何謂內家拳?

撰文:武備志編輯團隊
出版:更新:
內家拳,犯手即仆?

「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仆,故別少林為外」

——黃宗羲《王征南墓誌銘》

分門別派,素來就是國術的一個重要課題。自黃宗羲這段話出現後,何為內家、何為外家,就更加不能不辨。畢竟內家拳「高端深厚」,若想成為中華武學正宗,就必須站到內家拳的一邊。相反,外家拳就好像一塊爛掉的招牌,人人急欲棄之。究竟內外二分,是必然,還是另一個夢幻泡影?

由民國鬥爭談起

先將時光倒回到民國初年,其時在國民政府領頭下,各類國術組織紛紛湧現。其中在南京,有一所名曰「中央國術館」的大型武館,內裡分成「少林」、「武當」兩大門。所謂「北崇少林,南尊武當」,少林與武當的文化符號,本身就成分庭抗禮之勢。而被《王征南墓誌銘》再添一筆後,少林、武當基乎便是內家、外家的代名詞。觀乎當時的教習內容,少林門專授查拳、劈掛、彈腿等外家功夫,武當門則精研形意、八卦、太極等內家拳術——內家、外家,涇渭分明。

結果呢?中央國術館開館未久,少林、武當兩門便爆發衝突,武當門長孫祿堂在上任後不足一個月後,便主動離職。而少林門長王子平,則連同副館長李景林一併辭職。事後國術館改組重建,雖然得以保留但卻已經元氣大傷。簡單一個門戶之分,最終竟然發展成國術史上一宗大案。

近代武林的標桿——中央國術館,圖片擷取自Ukungfu:http://bit.ly/2kNs7o4

內家>外家?             

倘若路線分歧還不足以說明一切,那擂台戰績可能更容易釐清問題。在二三十年代舉辦的擂台賽中,內家拳表現遠不如小說描寫般耀眼。當時能夠名列前茅的悍將,如曹晏海、朱家三虎(朱國祿、朱國福、朱國禎)、章殿卿等,都是習練通臂、披掛、查拳一類外家功夫的好手,而朱家三虎更是接受過西洋拳訓練。

相反純粹的內家武者,許多都未能進入決勝圈。至於在文人之間極受推崇的太極拳,更是全軍盡墨。《近代俠義英雄傳》作者向愷然(筆名平江不肖生,大俠霍元甲的傳說就是由他這本小說發揚光大)便明言:「在一次武術比賽之後,聲明以太極拳為專長的,多未勝利。而北平方面,所去應試之人,其勝利者,雖十之八九曾練太極拳,但在報名時卻未聲明以太極拳為專長……此番南京考試之結果便可證明練太極拳者不如練外家拳者容易致用也」。

文武兼備的向愷然,當年已經觀察到太極拳的流弊,圖片擷取自痞客邦:http://bit.ly/2kgKrTK

何謂內家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撇除掉所有實證結果,內家拳本身該如何定義,已經是一個極其磨人的問題。按照黃宗羲說法,內家拳是「以靜制動、以柔制剛」。然而內家三拳中,偏偏出了一門形意拳,力走直線、硬打硬進。還有言內家拳修行全憑個人,不打沙袋、不練舉重。但其實以往練八卦掌的,都會負重轉掌,練白鶴拳的則要舉石牌石鎖,與外家訓練實無二致。

如斯說來,內家拳的最大特點,就剩下一句民國宗師常言的「養氣」。總之,「善養氣者便為內家」。不過問題又來了:「氣」具體指涉甚麼?游泳、跑步等帶氧運動是否就是養氣?佛道常講靜坐養氣,哪宗教冥想又等同內家拳不?事實上,任何體育運動都必然牽涉「氣」,亦肯定能有益於人體(當然,前提是要方法正確)。內家拳究竟是甚麼,始終都是說不清。

形意拳,打破內家拳常識的內家拳,圖片擷取自功夫聯盟:http://bit.ly/2leX2uq

結語

隨時間推移,內家、外家的邊界其實日趨模糊,不少現代武家便表示,把外家拳放慢來打,就是內家拳。內家拳高於外家拳的說法,亦不過是歷史洪流中一句短短的話。

也許內家、外家的確存着理論差異,這當然值得研究、細探,但將之視為武者的必修課題,實在無甚必要。這或許就是前輩留給世人的最寶貴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