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正史】習武成本超高 行俠仗義無收入 古代大俠如何賺錢?

撰文:書摘
出版:更新:

在金庸筆下的武俠世界中,個個大俠幾乎都是「全職」行俠仗義,卻鮮有提及他們如何賺錢謀生。大俠出手助人後,總不能事後向人家索取報酬吧?而大俠如何賺錢維持生計,就成為武俠世界的謎題。
對古代歷史素有研究的編審團體「古人很潮」,在新書《武林正史》中指出,在古代,習武跟讀書其實一樣是高成本的事,多由富裕階層人士襲斷,譬如唐代大詩人李白,由於他家境富裕,從小就不愁吃穿,既有時間讀書,也有力氣練武,更有資本購買武器,最後成為文武全才。
《武林正史》記載,古代習武之人如沒有家業支持,便要到當時的政府機構如「六扇門」、軍隊、衙門內學武做事,學得一定修為後,就轉到富户人家做護院(保鑣)或成為鑣師,這樣才能有溫飽練功。另一方面,也有武者會選擇混幫派或是賣藝謀生,例如黃飛鴻的父親黃麒英是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3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賣藝街頭,盡得家傳功夫。總括來說,在古代沒有家底的習武人士,都要先設法努力賺錢,才能有本錢讓功力更上一層樓。

古代習武或讀書一樣需要很多錢,所以多由富裕階層人士壟斷。圖為示意圖。(電視劇《神鵰俠侶》劇照)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以下是《武林正史》的內容節錄:
有文獻指唐朝大詩人李白亦是習武之人,劍術了得。圖為電視劇《楊貴妃》的李白。(《楊貴妃》劇照)

在武俠小說中,俠客們四處行俠仗義,卻從來不操心生計問題,不擔心沒錢花。那麼現實中,古代那些真正的武林人士,經濟來源是什麼呢?

在古代生活,其實是非常艱辛的,俗話說窮文富武,習武必須保證營養,吃不起肉的根本沒法長期練武。另外,要吃得飽、吃得好不說,還需要各式武器以及馬匹等裝備,所以在明代美洲高產作物傳入中國以前,民間能習武的大都是家裡有錢的地主或富商,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白

《新唐書》是這樣介紹李白的:「喜縱橫術,擊劍任俠,輕財好施。」所以李白其實也是習武之人,而且劍術很好。郭沫若所寫的《李白與杜甫》裡說:「李客必然是一位富商,不然他不能夠攜帶那麼多人做長途羈旅。他入蜀以後,把李白養成一個漫遊成癖、揮霍任性、遊手好閒、重義好施的人,也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商人地主。」李白仗劍行天涯,標準的遊俠形象,與他的家產肯定是分不開的。

習武之人即使盜竊也都是玩大的,專偷大戶人家,偷出名聲的有燕子李三、怪盜一枝梅;再不然就是混黑幫。其實黑幫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到了清代才出現,比如晚清民國時期的民間三大幫會組織:青幫、洪門、哥老會。以青幫為例,人員皆以漕運為主業,又稱糧船幫,最早就是藉剋扣漕運糧食起家,後來勢力大了,也接手給人平事的活,敲詐勒索,什麼都幹。

若混白道,出身最好的當然是替官府做事的,比如從軍、當捕快衙役。過去也有老話叫:六扇門裡好修行──有官府養著,不愁吃穿,可以專心練功。這裡除了萬人敵的將軍以外,武功最高的大概就是八卦掌的創始人董海川。

古代那些習武之人的生活來源,主要也是看他們混黑道還是白道。過去俠以武犯禁,習武之人想來點黑錢,無非就是搶劫、偷盜。在古代,土匪也是一個古老的行當,打春秋時代的盜跖(按:音同直,盜跖為傳說中的大盜,生性暴虐,橫行天下)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才徹底消滅土匪這個行當。

傳說金庸寫《葵花寶典》時,參考的原型是清朝太監兼八卦掌的創始人董海川。圖為示意圖。(電影《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劇照)

清朝咸豐年間,董海川在肅王府當差,任七品首領太監。在當時,董海川已經是一代武學宗師,他所創的八卦掌,至今仍是三大內家拳之一,他本人可以算是有史以來最能打的太監了。金庸小說中最著名的武功祕笈,非《葵花寶典》莫屬,但對於其來歷並沒有細說,僅提及作者為前朝太監,所以傳說金庸寫《葵花寶典》時,參考的原型就是清朝太監董海川。

除了投身公門以外,民間混白道的主要還是做護院、當保鏢、開武館、跑江湖賣藝。護院是一個非常清閒又好賺錢的行當,一般來說主要是防飛賊盜竊、土匪搶劫,需要真動手的時候很少;再加上主人都是大戶人家,不缺錢,給的工錢自然也多,畢竟身家安全可都維繫在護院身上。

護院的工作這麼好,門檻當然也高,請的都是名人,不然無名之輩來做護院反當了家賊,那就要命了,所以在過去,能當護院的都是成名武師。而護院裡最有名的,就是形意拳的創始人李飛羽,人稱神拳李。在咸豐、同治年間,李飛羽為形意拳之領袖,與八卦掌之董海川、太極拳之楊露禪,鼎足而三,威震武林。他就曾給太谷縣(按:位於中國山西省)鄉紳盂勃如當過護院。

一代宗師黃飛鴻早年跟隨父親在街頭賣藝維生,直到勝過武師鄭大雄的左手釣魚棍法,才得到名氣及資助開設武館授徒。(電影《黃飛鴻三之獅王爭霸》劇照)

舊時交通不便,客旅艱辛不安全,保鏢行業應運而生,鏢局隨之成立。保鏢行當裡的武林名人很多,最有名的就是大刀王五,本名王子斌,字正誼,河北省滄州人,從小就喜歡練習武術,一直到成年後,刀、槍、劍、戟等十八般武器都學成了。由於他喜用大刀,又在師兄弟中排行老五,故得「大刀王五」的美名。現在北京尚存的前門外西半壁街13號院,就是大刀王五的原源順鏢局之舊址

至於開武館的太多,要說能打的就更多了,比如前面提到的太極拳楊露禪。楊露禪自豫北溫縣(按:位於中國河南省)陳家溝學拳藝成後,返回家鄉河北永年縣設壇教拳,鄉里高手盡皆懾服,後來因故又被薦往北京;楊露禪在北京城開館後,因初來乍到,踢館者甚眾,但他硬是打服北京城所有能打的武師,而且出手即見紅,被譽為打遍京城「楊無敵」。直到武師們請出董海川,兩人閉門比武,才結束楊露禪連勝的紀錄,即便如此,他也是跟董海川打成平手。

而賣藝的行當,一般認為是比較低等的行當,有本事的人很少去練武賣藝。但實際上,賣藝行當裡也出過大神,那就是家喻戶曉的武師──黃飛鴻。其父黃麒英乃晚清「廣東十虎」之一,黃飛鴻3歲從父習武,13歲隨父賣藝街頭,盡得家傳功夫。

1868年,黃飛鴻隨父在南海縣佛山、南海縣廣州城及順德一帶賣藝,並以四象標龍棍法,勝過武師鄭大雄左手釣魚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一直到1872年,黃飛鴻移居廣州,銅、鐵行工人集資為其設武館於廣州西關第七甫水腳,他才結束賣藝生涯。

書名:《武林正史》(任性出版)

書名:《武林正史》(任性出版)

作者:古人很潮

武林是什麼、江湖在哪?小說筆下哪些是真實、哪些是虛構?讓「歷史記載」來還原。

出版社:任性出版

《香港01》獲出版社授權轉載,標題為《香港01》編輯所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