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韓國藝人自殺潮引關注 隨便講「看開點」可能仲累事?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編按:抑鬱症看似人人都有,但嚴重性真的不容忽視。且看下文作者分享。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更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近日,在短短60天的時間裹,韓國已經有三名知名藝人通過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包括二代女團的f(x)崔雪莉和Kara具荷拉,以及男演員車仁河。三人身前都患有抑鬱症,韓國娛樂圈的悲劇頻頻發生,讓人越來越關注抑鬱症的嚴重性。

在短短60天的時間裹,韓國已經有三名知名藝人通過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其中包括二代女團的f(x)崔雪莉和Kara具荷拉,以及男演員車仁河。(資料圖片)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https://hk01.app.link/qIZYuEC5LO

抑鬱與創作力之間,似乎有着一種撲朔迷離的關係。歷史上,許多著名的藝術家、創作者、哲學家甚至是政治家,都尾隨着「抑鬱」兩字。例如著名畫家和畢加索,哲學家蘇格拉底,英國首相邱吉爾等人,他們都有一種孤獨、憂傷的氣質。韓國藝人自殺案其實一直都有發生,但近些年引起最大震驚的,非金鐘鉉自殺一案莫屬。

抑鬱與創作力之間,似乎有着一種撲朔迷離的關係。(《Shinin'》專輯照片)

2017年12月18日,韓國人氣偶像團體SHINee成員金鐘鉉被發現在公寓燒炭自殺。金鐘鉉,年僅27歲,是韓國一個非常有才華的音樂創作家,不僅能唱能跳,他所創作的歌曲更每首都是經典。但他後期創作的歌曲裡經常提及關於煩憂、孤獨的心情,卻沒有人發覺那時的他心靈已經開始生病了。他在遺書中提到他飽受抑鬱症所折磨,覺得沒有人想要了解真實的他,加上覺得自己隨着年紀的增長而不能創作出更好的音樂,於是陷入了抑鬱的魔掌之中,無法自拔,最終選擇了結束生命。

他在遺書中提到他飽受抑鬱症所折磨,覺得沒有人想要了解真實的他,加上覺得自己隨着年紀的增長而不能創作出更好的音樂,於是陷入了抑鬱的魔掌之中,無法自拔,最終選擇了結束生命。(Facebook@SMTown)

許多人疑惑,一個平日活潑亂跳,細心體貼的大男孩,事發前幾天才剛結束演唱會,怎麼會突然因為抑鬱症而自殺呢?原因很簡單,就是身邊的人都缺乏正真的理解,金鐘鉉自殺前曾有求助於心理醫生卻未得到幫助。他在遺書裹寫道:「讓我自己找生病的原因,難道醫生你是想聽我說都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嗎?不,我沒有做錯任何事。可是醫生還是讓我從自己的性格找原因,看到這樣的醫生,我覺得現在做個醫生還真是輕鬆。」這位心理醫生建議的「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與「多運動」、「多曬曬太陽」這些敷衍的說話有何區別。

「讓我自己找生病的原因,難道醫生你是想聽我說都是我的錯,都怪我自己嗎?不,我沒有做錯任何事。可是醫生還是讓我從自己的性格找原因,看到這樣的醫生,我覺得現在做個醫生還真是輕鬆。」(《Lonely》MV劇照)

「抑鬱症」其實早已成為了現今的都市病,幾乎每個人都有,只不過是顯性與隱性,重度與輕度的區別。但就是因為大家都覺得這是一種普遍性的心理疾病,而忽視其嚴重性,並無留意及關心周邊人的情況。

生活與情感是直接影響到人心理健康的要素,在現今各個已發展中國家中,雖然人們的物質生活比過往有了極大的改善,但精神健康卻被遠遠拋在腦後,被徹底的忽視了。香港人口密集,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亦重如泰山,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都可能需要社工的幫助。但香港的社工人數一直在下滑,現有社工人數不足以應付全港的需求量。以駐校社工為例,一個駐校社工一周駐校4天,需長期跟進的學生個案達70至80個,全校大約1000多個學生,根本無法應付得來。即使勉強再跟進多幾個個案,社工會無法深切地去了解對方的情況及心理狀況,提供適當地輔導,反而會出現金鐘鉉的情況,被敷衍了事,讓患者覺得無人能理解自己,然後加重抑鬱病情,走上不歸路。香港政府總是遇到問題就撥發津貼,難道金錢能夠解決問題嗎?早幾年財政預算案增設學習支援津貼,為學校提供一對一輔導以預防學生自殺,每年涉及3500萬港元經常性開支,但多了金錢不等於多了人手,依舊是無法改變人手不足的問題。倒不如把錢留在培訓人手方面更實際。

社會繁榮換來的代價,便是不健康,人們心靈的不健康,便是社會的不健康。(Sasha Freemind/unsplash)

社會繁榮換來的代價,便是不健康,人們心靈的不健康,便是社會的不健康。

抑鬱症比我們想像中要更加痛苦,抑鬱症是折磨靈魂的魔鬼。人的低落總有原因,不要認為是理所當然,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安撫對方,一句簡單的「我明白」,意義非同小可,若非真的理解對方,便不要輕易說出此話,或者輕易的開解對方。每人少一點埋怨,多一份善心,或許,這個抑鬱社會會更加健康。

人的低落總有原因,不要認為是理所當然,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安撫對方,一句簡單的「我明白」,意義非同小可,若非真的理解對方,便不要輕易說出此話,或者輕易的開解對方。(Rémi Walle/unsplash)

內容提供:煩糕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社會病】抑鬱的可怕不容忽視」​】

(以上文章內容均屬用戶提供,香港01不為任何用戶內容而衍生或遭受之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

立刻Like!讚好《01熱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