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用類固醇致白內障 濕疹媽捱過「地獄」痛楚 皮膚自我修復

撰文:李福源
出版:更新:

新西蘭36歲女子Anita Wong自幼受濕疹困擾,多年來嚴重影響自信和社交生活;2013年7月,她因過度使用局部類固醇而患上白內障,右眼永久受損,遂決心不再依靠藥物,任由皮膚自我修復,雖然起初情況不斷惡化,但約在2年半後逐漸好轉,皮膚不再發紅裂開。

Anita與丈夫育有兩名孩子,她自5歲患上濕疹,嘗試過多種藥物和療法舒緩病情。她表示,自小就有失眠問題,濕疹更令皮膚極度痕癢,嚴重影響自信和社交。2010年,Anita懷上第一胎,遂停用類固醇,可是濕疹隨之發作;2011年5月,她誕下孩子後再度求醫,獲處方在臉上使用局部類固醇,情況一度有所好轉。

2013年7月,Anita因過度使用局部類固醇,不幸患上白內障,她感到非常沮喪、氣憤及震驚,事緣根本沒想過竟會出現這種後遺症;2014年1月她接受手術,右眼失去晶狀體,造成永久受損。

+4

每日用4小時清理掉落皮屑

Anita稱,視力受損令她明白不能再依靠類固醇,因而決心放棄使用所有治療濕疹的藥物,堅持讓皮膚自我修復。在戒掉類固醇的第3日,她的皮膚開始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包括龜裂、脫皮及發紅,強烈的痛楚令她幾乎無法呼吸和入睡;她透露,曾坐在廚房地板上痛哭,不停抓癢,甚至試過每日用4小時去清理掉落的皮屑,感覺如身在地獄,「起初我痛恨醫生和全世界,但當意識到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憤怒感覺就慢慢消失,這令我更有動力盡快清除體內的有害藥物。」

經過約2年半的時間,Anita的皮膚逐漸好轉,不再發紅裂開。她表示,現已轉為純素飲食,戒掉糖、碳水化合物、乳製品及肉類等食物,努力保持皮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