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翻生」】為何《Loving Vincent》如此令人期待?

撰文:江旻蔚
出版:更新:

由上年開始知道將會有《Loving Vincent》的電影,已經開始滿心期待;不只是因為題材特別(梵高的死因至今仍然是謎),也因為整套1小時35分鐘的電影也由油畫製成;而最近也留意到美國藝術家Alexa Meade的藝術品:以真人作「畫布」。油畫雖然是傳統藝術,但「creativity is everywhere」,加一點創意,油畫也跳出自己的框框。

We cannot speak other than by our paintings.
Vincent van Gogh

《Loving Vincent》:以六萬五千幅油畫製成的電影

這是梵高死前一星期在信裏寫的說話。《Loving Vincent》的導演之一Dorota Kobiela從事了數年電影工作後,愈來愈懷念從前對於油畫的專注和靈魂,所以也借梵高的作品為心靈的慰藉:然後她心想,為何不可把兩者結合?

左圖是梵高其中一張代表作品《Bedroom in Arles》,右邊的是電影製作團隊把房間再創作,畫出日與夜的場景。(右:lovingvincent.com)

梵高除了以他的油畫作品成名,他的痛苦一生及健康問題也備受關注,到最後他的死也為後世的未解之謎:到底他的槍傷是自殺還是他殺?他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是否代表他的精神問題嚴重?他死後不久,弟弟也相繼過生,到底兩者有否關連?《Loving Vincent》的故事以此開始,要數2017年我最期待的電影,這套絕對位居三甲之一。

大約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共以六萬五千張油畫製成,單單是製作油畫的時間也用了兩年,動員了百多位油畫藝術家參與創作。電影的製作方法是先找來演員作真實拍攝,再續格續格找畫家重製,導演也花了四年時間才研究到這個技巧。想知道這個變化過程如何做到?可參考這段Instagram影片

+1

Alexa Meade:人體當畫布 把油畫變成裝置藝術

到底,政治學跟油畫有什麼關係?最近看到當代藝術家Alexa Meade跟瑞士手錶品牌Maurice Lacroix的合作,把模特兒變成油畫作品,直接把顏料塗在人體上,也把背景及道具變成藝術品的一部分,讓人重新思考,由油畫營造出光線和空間,到底是仿造還是反映現實?Alexa的藝術品是2D還是3D?

(YouTube截圖)
Alexa在2017 Baselworld會場在大家面前即場進行創作。(品牌提供)

油畫本來是一場種平面藝術,而裝置藝術本應是立體的,但Alexa就把活生生的人和觸得到的日常之物變成2D平面藝術品,但整個藝術品卻是3D。腦袋有點轉不過來是正常的,這也是創意的特別之處,可以把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must」打破傳統,以現代的方式表現。但Alexa的「藝術品」也引來不少爭議:油畫不是應該留芳百世、超越時間限制嗎?但Alexa的裝置藝術卻是瞬間即逝,但以創新方法把油畫再現卻也是無容置疑的創意……雖然這個議題是不會有結論的,只有時間才可以證明,但在網上看着這些討論也很有趣。

Alexa:油畫版本vs真人。(alexameade.com)

但不論大家認為這是「藝術」還是「gimmick」,Alexa的做法成功吸引全球的目光,本身就讀政治學的她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她的Color of Reality短片就是跟另外兩位著名的美國社運人士合作的項目,目的是讓更多人關注美國的種族問題,不要只是看完新聞就匆匆略過。她在2013年的TED Talk中也帶出,到底現在做的藝術跟她的政治學背景有關係嗎?想深一層,可能也不無關,「兩者也要求我們看穿光線下呈現的現實,穿越表面的一層,尋找那些被遺忘在黑暗(陰影)下的。」想更了解Alexa,可以看以下的圖片故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