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料破紀錄成史上成本最貴奧運 超支一倍竟未算最勁?

撰文:數因斯坦
出版:更新:

因疫情延後一年的東京奧運即將開幕,不過大部分賽事將閉門作賽,料損失800多億日圓(約60億港元)門票收入。
事實上,奧運超支已成常態,今屆亦至少超支一倍;早年更有奧運超支七倍,主辦城市要分30年還債,即使有轉播、贊助、門票等收入,與開支相比可謂杯水車薪。

東京奧組委去年底曾估計舉辦奧運總開支是154億美元,包括因延期而增加的28億美元,而最新的閉門作賽決定,亦令當地損失800多億日圓(約7.25億美元)門票收入。根據牛津大學研究,2012年的倫敦奧運是歷屆最「燒錢」的一屆夏季奧運會,單計運動相關成本,已耗費150億美元,東京奧運或會打破此紀錄。

2016年的巴西里約奧運,運動相關成本約46億美元,而連同其他設施等在內的整體成本或達131億美元,為當時本已衰退的當地經濟帶來沉重負擔。

每場賽事平均成本▼▼▼

超支方面,研究顯示,1960年後的奧運平均超支172%,最誇張是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爾夏季奧運,運動相關成本達61億美元,超支逾七倍,負債要30年才還清。

不少城市都爭相申辦奧運,除了「光環」外,亦看中奧運的經濟效益。但國際奧運會資料顯示,奧運收入中佔大部分的轉播費及全球贊助,主要流向國際奧委會(註:全球贊助按四年計,當中約半數分予期內兩次奧運的奧組委)。

而負責籌辦比賽的主辦國奧組委,主要收入來源就有國內贊助、門票及冠名贊助,不過這些收入不但較轉播費及全球贊助低,更遠較營辦奧運的開支少。例如2016年巴西奧運,該屆里約奧組委收入約13億美元,約佔整體開支的十分一。

近數十年賺錢的奧運會不多,1984年洛杉磯奧運是少數之一。學者指「賺到錢」原因是當年主要使用現有場地,減少興建場館的花費,同時轉播收入急升,最終達致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