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遊戲】戲院溜冰、長樓梯玩飛船 灣仔老街坊:𠵱家冇空間玩

撰文:黃泳樺
出版:更新:

兒時遊戲跟隨時代而變化,一些經典民間遊戲總是歷久不衰,例如「埋洲」、「麻鷹捉雞仔」、「123紅綠燈」到後來的「糖黐豆」和「火燒後欄」。有人慨嘆,現在都沒有小朋友玩了,是手機遊戲太吸引嗎?
「也是因為社區沒有空間玩遊戲。」灣仔老街坊秀屏答。

一班頑皮的小朋友會在舊照片中的斜坡玩「滑浪飛船」。(受訪者提供)

社區歸屬感源自「通街跑」

「我這生都離不開皇后大道。」50多歲的秀屏於石水渠街出生,輾轉搬過幾次家,依舊在灣仔。「我對灣仔好熟,邊道閘換咗顏色,邊嚿磚多咗,我都知道。」她說對居住的社區如此熟悉,全源於兒時在大街小巷玩遊戲的經驗。

「𠵱個闊度的街道,以前我們用來跳飛機和跳大繩。」秀屏一瞥慶雲街說。她領着我們穿過「時分天地」旁的短巷,走到灣仔峽道遊樂場其中一個出入口,那裏僅有三個搖搖馬。秀屏卻大呼:「這個地理環境玩捉人遊戲就最正,例如『屎塔』。(一個民間遊戲:猜輸的負責捉人,快被捉前大喊『屎塔』就沒事,但變成『屎塔』就要原地不動。直到其他同伴來『營救』,碰一你一下後可自由活動。)」

「遊樂場有兩個出入口,後邊是山,可以向山跑,又可以跑入唐樓或郵局躲起。」秀屏說,因為在社區跑來跑去,她知道郵局內的枱有多高;哪幢唐棲樓的出入口是捷徑。

你問問現在的小朋友,他根本不熟悉自己的社區。他可能好少在區內玩,流連的地方大概只有住所、補習社、樓下的公園,沒有了。秀屏說:「以前在灣仔周圍玩,每個地形玩嘅野唔一樣。」

灣仔街坊秀屏對社區非常熟悉:「以前會跑入唐樓或郵局躲起。」

自製土炮「滑浪飛船」

秀屏掩着嘴笑問:「你知道灣仔有『滑浪飛船』嗎?」她指着灣仔郵政局後的長樓梯,以前樓梯比現在更長,分為三段。「當時灣仔很多木材店(現在郵局旁的只剩下『生利木材』),我哥和一群男生就執棄掉的木板,坐在樓梯旁的斜坡滑下來。」她說弄傷是少不免,但大抵只有灣仔才有這類又長又斜的斜坡。

她說,三段的長樓梯已封掉一段,用作興建停車場。「以前就地取材,有咩就玩咩,小朋友創意無限。當然有危險,但跌過就識驚,懂保護自己。現在的遊樂場太安全,亦只有一種玩法,你看看,單是遊樂場守則就有32項。以前係由小朋友協商點樣玩,同一個遊戲可以有100個版本的玩法。」

秀屏領導賞團,試着在Garden East的公共空間玩「麻鷹捉雞仔」。

戲院有得溜冰?

從前每一處都可以是兒童遊樂場,只要你細心留意社區的每一個細節。秀屏拿着自製的地圖,說80年代,灣仔約有40多間戲院。東城、京都、國民、環球,秀屏如數家珍般一一細數。睇戲固然是當時年輕人的一大娛樂,但小朋友同樣有辨法在戲院找到自己的樂趣——溜冰!「我們仍未懂那種地板叫馬賽克,我們叫石紙皮,反正那個地板滑到你可以玩『單人溜冰』,或者『花式溜冰』,即是一個人拖住另一個人,畫大圈咁轉。」

談及戲院流傳的鬼古,譬如明明沒有售出所有電影票,開場時卻出現全院滿座的異象時,秀屏笑呵呵地回答:「邊有咁多鬼吖!小朋友在戲院玩得多,知道邊度可以偷入,又或者扯人衫尾偷偷混入。

據立法會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全港只剩48間戲院,灣仔只餘4間。「戲院沒有了,後來連玩的空間都沒有。」

Garden East管理的公共空間滿佈水池和盆栽,甚少空間可活動。

「現在社區沒地方玩」

如今的灣仔人多車多,小朋友很難再「通街跑」。政府便規劃出指定的遊樂空間、遊樂場和休憩處。可是有遊戲空間,又不等於是最理想。例如在春園街休憩處流連的馬迷比小朋友還多,「因為旁邊有投注站,家長帶小朋友一陣就急住走,怕馬迷輸了鬧人。」秀屏領導賞團,試着在Garden East的公共空間玩「麻鷹捉雞仔」,豈知參加者卻大呼:「好難玩,好驚跌落水。」這個由私人發展商管理的公共空間滿佈水池和盆栽,甚少可活動的空間。秀屏說,灣仔充斥着口袋公園和這些只有裝飾的偽公共空間。

「現在社區根本沒地方比小朋友玩。」

根據區議會統計,灣仔人均公園面積是0。

秀屏和參加者在細小的公園玩「紅綠燈」。她說,灣仔充斥着口袋公園和這些只有裝飾的偽公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