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檔變革?】爭取裝Wi-Fi、電子屏受制 報檔求生轉營提貨點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走到上海街及寶靈街交界,找了半晌也看不到林長富的報紙檔——眼下的舖頭,層架上放滿油角、香蕉糕等懷舊小食,另一方的雪櫃則展示了各款口味的糯米糍。當我再三確認地址後,終於在中式湯包、泰式海鮮杯麵及澳洲塔斯曼尼亞車厘子的後方找到了報紙架。
「舖頭叫『報紙園』是用來警惕自己,賣報紙這行已經完,我們要繼續行就要創新了。」富哥淡然地說。本港只剩約430檔街邊報紙檔及500多間書報社,旁人認為報紙檔正隨着傳統紙媒步入夕陽,但富哥眼裡則有無限可能,「要一千檔消失好容易,大家撓埋雙手就可以了,但消失咗之後是否可以再重新建立?是不可能的。」
富哥身處洪流中,卻拒絕被時代捲走,他在眾人當中是獨醒還是獨醉呢?
攝影:鄧倩螢

60歲的富哥經營報紙檔已有二十多年,但從他打扮仍看見滿腔活力——頭戴軍綠色的工作帽(work cap),身穿深藍色的毛衣配襯九分直腳褲,腳踏淺藍色的懶佬鞋(loafer)。可是,一身休閒的裝束掩蓋不了時刻緊皺的眉頭,他呷了一口咖啡說:「行業要面對現實,現在仍有不少行家還懷緬過去的黃金時代。」

「喬布斯一手推傳統紙媒落深淵」

1990年代,本地報業及漫畫業十分蓬勃,吸引不少人加入經營報紙檔。據立法會秘書處文件顯示,1995年全港共有1,005名持牌報販,數目為現時的兩倍多。除了街邊的報檔,還有很多租用唐樓樓梯底或地鋪經營的書報社,富哥估計全盛時期共有三至四千報紙檔及書報社。他一邊比劃着,一邊說:「那時候漫畫報紙雜誌圍滿整間舖頭,《龍珠》、《男兒當入樽》,當年每逢有新一期漫畫出,有幾十人排在舖頭外等買,一個鐘頭賣超過200本。」除了漫畫,還有多本娛樂雜誌相繼推出,富哥說當年位置較旺的報檔,每期書至少可以賣出200至300本。

報紙檔會盲目廝殺,是因為他們以為nothing to lose的時候,慢慢就輸掉整個行業。
富哥——從事報販廿多年
「報子園」是富哥跟自己跟行家開的玩笑——報紙行業已經完了。

然而,黃金時代絕非永恆。2000年代,第一代智能電話及免費報相繼面世,徹底改變了大眾的閱報習慣。「喬布斯同免費報的出現,的確將傳統紙媒推向了深淵,但早在1990年尾,報紙檔的數目已跌到不足一千。」富哥說。當年連鎖便利店看中報紙市場,以抽獎、送紙巾方式推銷,直接影響報檔的收入。「當年便利店的出現影響生意,但報販唔係諗創新的方法去變,而係用最差的手法去迎戰——減價。」當時報紙的售價為$6,但深水埗有檔報紙檔自行減$1,導致其他報販相繼跟隨。「財團好簡單,佢哋出張通告說全線報紙、雜誌減一蚊,你點鬥?」富哥解釋,每份報紙的成本價為$4.1,原本報販可賺$1.9,但減價後只賺到$0.9,利潤減少但開支依舊,這樣就足以淘汰一批位置欠佳的報紙檔。「報紙檔會盲目廝殺,是因為他們只需繳交相對便宜的牌費。當他們以為nothing to lose的時候,慢慢就輸掉整個行業。」

環顧店內,港式懷舊小食、湯包以及貴價生果放滿多個層架,報紙僅在一角。
1990年代是報紙雜誌及漫畫業的黃金時代,富哥憶起整個檔口都圍滿書報。
「要一千檔消失好容易,大家撓埋雙手就可以了,但消失咗之後是否可以再重新建立?是不可能的。」
富哥

拒絕減價 開拓營商新招求生

富哥的報檔由高峰時期每日售賣700紙,到2000年代起下跌近一半。當年看着同業互相廝殺,他卻沒有加入減價戰,反而思考如何增加收入。「好多人着眼眼前的數字,但我們根本沒有本錢跟連鎖店鬥減價。那時候就開始賣預製食品、傳統小食,以及做商戶訂閱服務。」可是,持牌報紙檔的經營手法不如富哥的書報社般靈活。2009年以前,報紙檔只能售賣8種貨品,包括打火機、糖果、香口膠、涼果、電池等;後來經富哥及其他行家跟政府磋商,才放寬限制,可出售蒸餾水、小飾物、利是封及流動電話儲值卡,共12種貨品。「那4種是報販做問卷後統計出來的。點解只是4種?因為政府覺得賣得多貨品,途人會聚集在報紙檔前導致阻街,你話係咪離地?」富哥扯高聲調說。

富哥常提及的「創新」「變革」並非只是口號,而是身體力行為行業帶來改變。

條例放寬至今約十年,傳統報業繼續萎縮,但政府毫無意欲再修改貨品種類,導致報販難以滿足現時消費者的需要。富哥半年前再跟政府商討可否售賣樽裝飲品或手機充電器等貨品,可是一直未能得到回覆。「現在邊有人會買電芯?報紙雜誌唔賣得,你都要畀返啲嘢佢哋賣。很多遊客要買轉換器、USB線,為何報販不能賣這些東西?我哋要變、要創新,政府都要配合。」

「大佬,報販係咪咁乞人憎先?」

富哥於傾談間多次提到「變革」、「創新」等字眼,這並非掛在嘴邊的口號而已。2013年,富哥主動游說電訊商贊助800多間報紙檔及書報社安裝Wi-Fi及電子屏幕,希望吸引遊客到報紙檔流連,刺激消費;然而,單是替檔口申請電錶已經困難重重。「首先要向食環署申請,跟住經中電視察,又要路政署、消防等6個部門(批准)才可以有電。大佬,報販係咪咁乞人憎先?」富哥語帶憤慨說。他憶起,當時替銅鑼灣一個報檔安裝電子屏幕後,立刻觸動到食環署神經,急召富哥到辦公室問個明白。「佢問我想點,我話想吸引人流。他們聽完之後覺得甚有道理,但前線職員卻拿着把尺嚇報販,話『見到你賣廣告就抄牌』,最尾令到他要拆落嚟。」

持牌報紙檔的牌照規定,報販只能售賣12種指定貨品。富哥斥條例經已過時,應該放寬貨物種類。
「這一千個銷售點可以發揮幾多呢?我見到係無窮無盡。」
富哥

2009年起,持牌報販可展示核准售賣貨品的相關宣傳品,富哥認為這形同「緊箍咒」。「報檔只可以賣牌照上貨品的廣告,當時廣告公司擔心法例問題拒絕合作,這個就係報檔變唔起的原因。」單是一個小小的電子屏幕,由安裝到推廣處處受到制肘。即使富哥找到投資者合作,卻因法例問題而遭到擱置。店鋪形式的書報社尚有轉型的機會,但報檔因牌照所限,彷彿已無路可退。富哥無奈說道:「如果政府覺得報販係負面,我無話可說。倒不如政府出一筆錢收返個牌,讓報販榮休算了。」

貼近網購潮流 報紙檔變做提貨點

富哥說着退還牌照,語氣帶着滿腔不甘。即使經歷過爭取失敗、毫無進展的討論過程,他仍然視近千個報檔及書報社為一個機會。「這一千個銷售點可以發揮幾多呢?我見到係無窮無盡,我覺得可以幫到業內一千個家庭,仲可以幫到小商戶。」近日,富哥與線上水果店合作,成為提貨及寄賣點,收入會與網店拆賬,增加店舖的銷售額。富哥希望成為同業的範例,讓他們覺得書報社仍然有得做。「現時煙仔佔銷售額四成,書報一成唔夠,其他就係靠賣雜貨、飲品幫補。如果行家有興趣,當然樂意做中間人介紹合適的網店。」富哥年屆60,滿腦子仍有嶄新想法;可是,報販業多為家族生意,經營者大多已過半百,他們樂於接受新思潮嗎?富哥遲疑了半晌,呷上最後一口咖啡說道:「他們唔係唔想變,係政府太多制肘,令到佢哋唔敢變、唔敢試。」

富哥整理擱在一角的報紙雜誌架。我們站在檔口多時,只見一位街坊買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