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被拐帶、虐待至死 斯里蘭卡茶園增託兒服務 NGO盼改善環境

撰文:盧君朗
出版:更新:

一杯奶茶,放在桌上看,無非就是紅茶與奶裝在杯中,平平無奇,是香港餐廳常見的飲料。然而,在一杯奶茶的背後,種茶、採菜,茶園工作者的工作環境、待遇,他們的家庭、種族、社會地位、生活環境等等,這一切,才是構成一杯奶茶的「成份」。
攝影:盧君朗

「錫蘭」在紅茶的世界中,早已坐穩老大哥的地位,錫蘭茶彷彿等於品質保證。錫蘭是斯里蘭卡的舊名稱,1815年,英國人統治這個地方,同時相中這片國土高地的氣候,從印度南部引進泰米爾人,以奴隸身份為他們種植紅茶。1948年,斯里蘭卡獨立於英國統治,種茶的傳統與工業一直延續至今。

位於島國中南部的Nuwara Eliya,海拔2000多公尺,氣候清涼而潮濕。從首都可倫坡坐車, 經過百步九折的山路,足足六小時才到達茶園積聚的區域。向山谷望去,是一大片翠錄、密麻麻的茶樹田,於山頂的濃霧之中若隱若現。偶爾會看見女工穿着幾層厚雨衣、背着大袋,在茶樹間穿梭採摘;或是背着裝滿茶葉,鼓脹的袋子在山路排隊行走,準備到集合點秤量重量。

向山谷望去,是一大片翠錄、密麻麻的茶樹田,於山頂的濃霧之中若隱若現。偶爾會看見女工穿着幾層厚雨衣、背着大袋,在茶樹間穿梭採摘。
採茶女工背着裝滿茶葉,鼓脹的袋子在山路排隊行走,準備到集合點秤量重量。

每天採18公斤茶葉 日薪25港元

「每天採18公斤茶葉,可得到日薪500元;但少於14公斤,就只能得到250元。」一位採茶女工分享她的工作待遇,說的是斯里蘭卡貨幣盧比,500盧比,相當於25港元左右,與當地路邊餐廳吃一頓飽飯價錢相約。「其實一定不足夠生活。」因此,她的丈夫離開茶園,到外面去工作。

每天早上,採茶女工從5、6點開始到茶樹田工作,大部份人只穿拖鞋,有些人雙腿上烙着淡淡的疤痕,從深啡色皮膚上浮凸出來。「工作時要在田中爬上爬落,下雨時泥路非常濕滑,不留神便會跌倒。」她還說,雨天時田間有水蛭吸血、晴天時則要小心蜜蜂叮咬,工作待遇及環境不理想,「不過做了五年,也都習慣了。」

訪問期間,她年幼女兒在一旁玩耍,不時從母親腿上滑落。在母親心中,女兒生活、接受的教育,比這一切都重要。

「每天採18公斤茶葉,可得到日薪500元;但少於14公斤,就只能得到250元。」一位採茶女工分享她的工作待遇,說的是斯里蘭卡貨幣盧比,500盧比,相當於25港元左右,與當地路邊餐廳吃一頓飽飯價錢相約。

「我是一個採茶女工 我不希望女兒也成為採茶女工」

每天在她工作前,都會帶女兒到茶園的託兒中心,接受學前教育(Pre-school)。是當地NGO救助兒童會自2014年開始,致力改善茶園的託兒服務,這個計劃,起因於過往茶園地區虐待兒童事件頻生的現象,此外期望於改善茶園衛生環境,以及託兒中心的服務與設施,以及為孩子提供教育。

所謂學前教育,可能只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識、玩遊戲、做勞作等等,但母親仍覺得令她的女兒獲益:「以前她回家,會經常問我這是什麼、哪是什麼,現在上學後,她回家反而會告訴我這是什麼,哪是什麼。」她希望女兒接受良好教育,有理想的未來,「斯里蘭卡階級分明,我不希望女兒走上我的舊路,成為一名採茶工,所以希望她接受好的教育,同時想茶園管理方也不斷繼續改善這些託兒中心的師資。」

有採茶女工說,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後不要跟自己一樣當採茶女工,能獲得較好的教育以擺脫貧窮。

儘管在數字上,斯里蘭卡普及教育程度非常高(95.6%人識字,中、小學免學費),但茶園中的人身為社會中少數的泰米爾族,與主流族群僧迦羅人使用不同的語言,由於語言不通,在大學之前都比較少到山下去生活、讀書;加上斯里蘭卡女性較早結婚,許多女性受訪者表示自己在20、21歲已成家,並生下兩、三個小朋友,家庭生活有機會影響她們讀書與工作。

今時今日,聚區山上的泰米爾人要脫貧、提升社會地位仍不容易

採茶女工在斯里蘭卡的地位很低。

兒童組成Children's Club 為自己發聲

救助兒童會於2014年左右,在斯里蘭卡開始着手推動茶園保護兒童政策。迄今最立桿見影的工作帶:於各合作茶園中,增加託兒、兒童學前教育的人手及設施;成立Children’s club,由兒童及青少年組成,定期與成人(包括地方官員)開會,討論茶園中兒童的處境,及保護政策進度;於茶園中宣揚健康資訊、增加診所醫生數量等等。

為了保護兒童,茶園內設有託兒中心,採茶女工的子女可在中心獲得保護和接受學前教育(Pre-school)。因過去曾有6個月大的嬰孩被傷害、有人被拐帶、毒打,甚至被多人虐待至死。

Children’s Club的年青人,談到他們曾經聽聞的兒童侵犯案件:「以前聽過有6個月大的嬰孩被傷害、有人被拐帶、毒打,甚至被多人虐待至死。」他們當中,亦有人曾經在學校被老師體罰。這些年青人對此類事件,均表示疼心:「不明白為什麼會發生在他人身上,亦不想再出現類似事件。」

於是他們與大人開會,自己表達訴求,又在茶園中各地表演自行構思的話劇,希望引起他人反思。

茶園管理者:做好保護兒童政策,對員工與企業都有利

其實在山上的茶園,普遍都會為員工提供託兒設施及服務,但質素參差不齊:早前有報告指,部份茶園照顧小朋友的方式,其實可能令小朋友受傷。與救助兒童會合作的這些茶園,是想盡量改善設施、服務以及師資。

兩位茶園經理,站在經營者的立場,期望能杜絕茶園兒童被傷害悲劇,同時認為妥善照顧女工的孩子,「茶園中的工人,得知有人盡心照料自己的孩子,便能無憂無慮的工作,也能避免過多勞動力損失。」

是當地NGO救助兒童會自2014年開始,致力改善茶園的託兒服務,這個計劃,起因於過往茶園地區虐待兒童事件頻生的現象,此外期望於改善茶園衛生環境,以及託兒中心的服務與設施,以及為孩子提供教育。

由2016年開始,救助兒童會亦希望與茶園推動一項認證計劃,若茶園友善對待採茶工及他們的家人,其生產的茶葉便能得到認證。在茶園方看來,亦影響行銷、市場策略,其中一個茶園管理層Johann解釋:「在歐美地區,人們比較重視產品的生產過程是否人道,要是增加這項認證計劃,絕對有利於開拓西方市場。」另一位茶園經理舉出印度作為例子:「在印度,有些人認為小孩子幼嫩的皮膚不會損壞茶葉,以低薪聘用童工,他們一天工錢可能只有一元。」

歐美地區重視產品的生產過程是否人道,然而譬如在印度,有些人卻仍認為小孩子幼嫩的皮膚不易損壞茶葉,而以低薪剝削聘請童工,許多時候一天的工錢可能只得港幣一元。」

香港企業能否向茶園借鏡,提供托兒服務?

斯里蘭卡政府本來負責茶園地區的保護兒童政策,卻在多年前把土地租借予茶公司時,同時要求茶園管理者自行處理照顧、保護兒童的事情。亦是在這個時間點,或許因茶園方未發展出一套完善的政策與執行方式,導致虐兒事件發生。

在香港這個已發展城市,托兒政策卻不比斯里蘭卡的好。香港在幼兒照顧政策方面,每個財政年度投放的資金只佔政府0.03%,遠低於其他亞洲地區。而全港全港只有12間資助獨立幼兒中心,僅提供738個名額,有6個地區(南區、離島、觀塘、黃大仙、西貢、大埔)沒有這類中心。除了資源不足,更關鍵的問題是未能釋放女性勞動力。據社聯資料,2017年離婚單親貧窮住戶中以單親母親住戶居多(佔整體離婚單親貧窮住戶的82.1%);單親母親住戶的貧窮比率高達40.1%,而單親父親住戶只是 26.9%。

除了政府要認真發展托兒服務,個別企業又能否參考茶園做法,為有需要員工提供短暫的託兒服務?

在今年6-8月,6位香港大學學生因為參與實習計劃,而來到斯里蘭卡,考察及反思救助兒童會與部份茶園推行保護兒童的公司政策進度,當中亦影響到這些大學生們對自我、未來的抉擇。請看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