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大嶼】島主守護周公島40年:林鄭為下一代就不應填海

撰文:柯詠敏
出版:更新:

反「明日大嶼」遊行讓萬多名市民走出來,包括周公島唯一的島民林志毅。76歲的林志毅於1970年代居於周公島,斷斷續續於島上生活了40餘年,坪洲的街坊也稱他為「島主」。
身為小島的守護者,他熟稔周公島的一草一木,也對這裡的生物起了感情——即使是白蟻,他也不願意殺掉。「因為島上獨有的鮑氏雙足蜥是吃白蟻的,我不想破壞這裡的生態。」
過去40年,無論黑社會還是政府,也欲意發展周公島及附近的水域,但均被「島主」一一擋了下去。如今面對1700公頃的填海計劃,正正影響周公島對出海域,林志毅又能如何守護小島呢?
攝影:高仲明

76歲的林志毅斷斷續續於周公島生活了40 多年,是島上唯一的居民。

「周公」唯一的朋友

每隔一至兩星期,林志毅(林伯)就會背著漲鼓鼓的背包及環保袋,從何文田的住所出發到梅窩或坪洲,然後花上500元租船往大小交椅洲附近的海域,最後坐上小艇才到達目的地——周公島。登島路途迂迴,風高浪急,小艇有時更難以泊岸,林伯早已捲起褲管,換上拖鞋準備涉水而行。每次登島也要花上兩個多小時,但這已成為林伯過去40多年的習慣。「我當周公島是老朋友, 別人不認識它,只有我識它,我是這個島唯一的朋友。」

每次到周公島也要租船駁艇,但林志毅早已習慣。

周公島又稱「日光島」、「晨曦島」,位於大嶼山及喜靈洲以東,面積為0.54平方公里,約為坪洲的一半。

林伯膚色黝黑,說起話來條理分明、中氣十足,但他跟周公島的「友誼」竟源自壯年時的一場大病。話說於1970年代,林伯的頭髮還未花白,他經朋友介紹,加入《黃河》雜誌,及後更與朋友創辦《北斗》雜誌,主要撰寫評論及編輯的工作。六年的傳媒生涯中,他每天只睡兩小時,不時只吃塊麵包充當晚餐,最終導致腸壞死,需要開刀切除小腸。「醫生說一定要休養,當時認識到居於島上的張牧師,就鼓勵我到那裡居住。」

林志毅的太太與兒子不時跟他入島收割生果,修補屋子。眼見石屋堆滿雜物,太太笑著埋怨說他甚麼都不捨得丟棄。

打水種菜的荒野生活

物極必反,告別六年博盡的傳媒人生活,六年後毅然歸園田居。

1978年的中秋節翌日,林伯登上周公島休養。他當時找了十個朋友幫忙,把石屋的屋頂修好及加裝門窗,再添置碌架床、木桌椅等傢俱,就成了「家」的模樣。城市中的公屋由預制組件搭成,這裡的一磚一瓦則由林伯親手建造。縱然如今石屋的鐵皮大門飛脫,屋外的廚房也堆滿雜物,難以分辨爐頭的位置,這裡仍是林伯的心血。他指著屋外廚房的一條木柱道:「我不懂甚麼建築,只是用些水泥駁著這些支柱,不知不覺就撐了40年。」

林伯搬到周公島時,島上還有三戶居民——牧師、牧師契仔以及兩叔侄。他們分別以養豬及依靠教會接濟為生;而林伯則於島上開墾農地種蔬果,每逢星期六日就拿著兩大籮蔬菜到坪洲擺賣。「當時開了好幾畝地,而養豬的就提供天然肥料,有肥有水,加上我小時候種過十年菜,所以我種的菜好靚好靚,賣到的錢都夠我生活。」島上沒有水電,居民當時到水井取水,近年林伯的兒子則替他於屋頂上安裝兩塊太陽能板,電力僅僅夠照明及充電。

林志毅30 多歲時因大病要入島休養,早上游水種田,飲食取之自然,大約一年已康復離開小島。

用空氣和泥土治病

周公島上的荒野生活,於林伯來說並不陌生。他於廣州長大,兒時喜歡跳進珠江游泳,每當颱風來臨,就會跟朋友跳進海裡「食浪」。他說,這是性格使言,喜歡在風浪中生活。林伯從小習慣於山野間奔走,也不時在屋企附近捉蛇,即使長大後入讀中國人民大學,成為了當時的知識份子,輾轉間生活又再次回到孩童時的模樣——每朝起床到海裡游水,吃過早餐後就種菜除草,修補傢俱。日復日的自然生活,讓林伯的身體逐漸恢復。這時他突然彎下腰來,在地上摘了一片菜葉放進口裡道:「當時身體會恢復得這樣快,除了空氣好,還因為採摘蔬菜後,菜入面的營養會隨時間流失;但我在這裡摘完就立即炒來吃,還保存到菜的營養。」

周公島的空氣和泥土,治好了林伯的疾病;大約一年後,他離開了小島回到城市,再次重返傳媒行業,於《中報》工作。然而,他每月均會花時間前來,有時即日來回,有時更住上一個星期,猶如定時跟老朋友聚舊。「主要是仍然眷戀這個地方,其次是發現這裡能夠種的水果很多,有桃、大蕉、粉蕉,所以想一直種下去。」與七年前相比,林伯不再只是埋守工作,他更樂於花時間於周公島上生活,好好跟大自然相處。

+6
這是我老了,身體差了的一個遺憾;我覺得一個人真的做不到些甚麼,草長的速度比你除得還要快。你這裡除了,那邊又長了。我不覺得孤單,而是覺得沒有力了。
周公島「島主」林志毅

鄰居相繼離去 林伯接捧成「島主」

林伯離開周公島後,牧師契仔及養豬的兩叔侄也先後離島,主責管理島上事務的張牧師亦於2003年過世,從此林伯就接棒成為了周公島的「島主」,擔起守護小島的重任。縱然周公島位置偏遠,杳無人煙,林伯說過往有人打周公島的主意。「80年代有黑社會問我,有沒有興趣在島上種大麻。『我畀定200萬你,呢個島冇人去,警察都唔會去,一定種得好靚』,我說我是想這個島變得美好,絕對不會做傷害這個島的事。他就說『你都傻嘅』。」

林伯自言,喜歡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會完全忘我去做——當年辦雜誌如是,如今守護周公島亦如是。現在他的石屋除了基本傢俱外,還滿佈鋸子、高梯、水管等,猶如工具庫。每當需要一些工具時,他就會託兒子從大陸購買,再自行加裝竹子作手柄。每次登島,林伯就忙於整理瓜棚,修復牆身等工作。他一路領著我們上山時,不時中途停下,在褲袋中拿出小剪刀,彎下腰來剪去繞在石級上的藤蔓;但下一刻他又不知從何處找來了一把大剪刀,用來清理過長的野草。

島上的石屋是林志毅當時的住所,他當時找了8至10 個朋友一起修葺屋頂,加裝門窗,添置簡單的傢具就成了他休養的地方。

上月山竹吹襲本港,周公島上不少大樹塌下,但林伯年事已高,即使現在有兒子幫忙,二人的力量也極為有限。「塌樹擋了很多上山的路,不知要花幾長時間才能復原,唯有慢慢做。」由一株小草至鋪石屎地,林伯40多年來將修復小島的責任全都扛在肩上,難道不曾覺得孤單嗎?「這是我老了,身體差了的一個遺憾;我覺得一個人真的做不到些甚麼,草長的速度比你除得還要快。你這裡除了,那邊又長了。我不覺得孤單,而是覺得沒有力了。一個人在這麼大的一個島,我真的希望有兩三個人都喜愛這種生活,一齊去整靚這個地方。」

政府漠視島上生態

林伯40多年來在島上穿梭,熟稔那裡的一草一木外,每當提起島上的生物時,總是笑得雙眼瞇成一線。他說周公島上最獨特的生物鮑氏雙足蜥像條大蚯蚓,多年來只見過兩次,而漁護署在2015年因這裡獨有的鮑氏雙足蜥,將周公島列入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SSSI),「有次晚上看到一隻『大烏鴉』,比平常的烏鴉還要大很多;還有青竹蛇、烏肉蛇;我也發現島上的曱甴是圓形的,跟一般長形的不同。」林伯這時活像一個小孩,細數著魔幻世界裡的奇珍異獸;當我們等待他繼續分享時,他突然收起了笑意,緩緩地吐出一句說:「為什麼政府那麼多年來,都不會派人去研究島上的生態呢?我真的很希望大學的教授能夠跟我一起上島,研究這裡的生物。」

你破壞大自然,後代一定受大自然對抗和報復。
周公島「島主」林志毅
「明日大嶼」預計填海1700 公頃,範圍牽連周公島對出海域,林伯原本不希望高調,現在也被迫就走出來。

「填海毀了千秋萬代基業」

林伯近年身體轉差,減少在島上居住的日子,但仍會不定期與家人回島修葺房屋和收割果實。這樣斷斷續續於島上生活了40年,林伯說當初張牧師主張低調,不希望外界有太多人關注周公島;然而,這次特首林鄭月娥於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於大嶼山交椅洲和喜靈洲附近填海建造約1700公頃土地興建人工島,此舉影響周公島對出的海域。「這次是政府迫我出來的。」林伯說。

回溯2004年,保安局曾擬在喜靈洲填海建立一座超級監獄,工程影響周公島水域的生態。林伯當時聯同坪洲的環保人士向部門申訴,撰寫報告說明島上有香港獨有鮑氏雙足蜥及其他生態價值,不應填海破壞生態,最後局方擱置計劃。14年過去,林伯再次為保護周公島站出來,於上星期參與遊行反對填海,並集會上主動舉手發言,讓周公島瞬間曝露於鎂光燈下。「你破壞大自然,後代一定受大自然對抗和報復。林鄭說為了下一代填海,但你這樣做是毀壞了千秋萬代的基業。」

林伯說,周公島並不是屬於他,居於島上會考慮社會及大自然的感受,這樣才會學懂尊重,並且守護這個地方。他如今希望藉著教育讓大眾了解這裡的生態價值,向政府證明填海的禍害。「單純靠我們是做不到(推翻填海),要動員所有能夠動員的力量,教育宣傳,讓大家知道填海只會害香港,多方面給予壓力才有機會做到。」

周公島的將來誰來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