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來東涌】東涌人不知東涌河 中三學生研發便攜水質監測器

撰文:陳芷慧
出版:更新:

東涌,顧名思義,河涌也。而東涌河更是香港絕無僅有,保育生態價值極高、水質佳的天然河流,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政府亦為保育東涌河規劃河畔公園。東涌天主教學校師生參與綠色力量「賞‧識東涌河」計劃後,中三學生方志傑編寫應用程式,自研廉價便攜式水質監測器,讓大眾實踐公民監察河流。

東涌學生不知東涌河

生物科主任黃應昌老師的手提電話,任何時候都套上長鏡頭,他笑言方便考察。他每月帶領生物會同學到附近考察,拍攝一些未能辨別的生物,上傳i Naturalist App,供專家鑑定,期望能感染學生成為公民科學家。

學校位置鄰近東涌河口,可謂佔盡天時地利,學生理應熟悉東涌河。然而,黃老師說「正正相反」,「學生出世到依家十幾年,唔知道原來有東涌河。5分鐘路程,佢哋都冇行過去。呢一代青年人放學就返屋企,少接觸社區,就算係認識,都係文字性,冇親身經歷。」阿傑聞言也感尷尬:「聽過東涌河,冇去過。但冇心血來潮的感覺要去。」

黃老師也言,經常在東涌考察,也不知東涌河生態價值何其高,「我平時都會考察東涌灣,但留意唔到有咁多招潮蟹,同埋唔知啲品種。」他說即使身為老師,對東涌河生態的認知絕不及環團保育專家,才帶領幾位同學參與綠色力量東涌河的考察活動。

傑指於東涌讀書多年,也未曾踏足東涌河。

老師:學生起初不情願考察

黃老師說,起初帶學生們去東涌河考察,部分同學仔並不願意:「十個人落度去,面口都唔同晒。因為全是泥濘,驚阿媽鬧,啲鞋、褲都污糟,依家小朋友接受唔到大自然環境。」聽到老師這麼說,阿傑面也通紅,笑了兩聲,「當初唔知東涌河啲泥咁濕,跟住阿sir行,鞋衫都污糟晒,有啲反面嘅感覺。」

尤其炎炎夏日,頭頂著太陽在紅樹林搜集生態數據,點算蟹、螺的數量和品種,又量度紅樹的高矮肥瘦。「睇佢哋表情就唔係幾願意。但佢哋同返我講:『學識好多生物,望住就分到蟹同螺嘅名稱,課堂學唔到。』」黃老師說,透過考察,學生們有所反思:原來一直忽略了生活中一些有趣的事物。

考察後啟發:監測河水人為污染

阿傑則這樣形容第一次考察東涌河:「覺得好奇妙,好多蟹同螺好得意。」他坦言對生物其實沒有興趣,卻醉心科研。「經過第一次考察,河口見到好多膠樽、手套。」黃老師提議他從水質監測的方向進行研發,結果這位「四眼」小子花了兩周,研發出「平靚正」的便攜式水質監測器。他嘗試以最簡單的方法讓記者理解發明背後的原理:將一個原用於魚缸的感應器,連接處理器:「我揀咗一個未上市、未普及嘅開發版,因為有wifi晶片功能,用嚟駁住供電器,連住感應器,將數據傳送返去電腦。」他更自編程式,只要將感應器放入水中,程式會顯示水混濁度的數值,預設每15秒傳送新數據。

 

阿傑更自研應用程式,水質混濁度數值會即時顯示出來,比現行量度混濁度的方法更方便。

他們的「土炮」水質監察器可以測試水中的化學物質,或水質的混濁度,「我哋選擇測混濁度。我哋嘅諗法係,水越混濁,就代表越多懸浮物,上游河段沖咗工廠、農場廢物落嚟。」黃老師說。綠色力量指,雖然現時阿傑研發的水質監測器仍是初模,測試數值未算最準確,但勝在將測試結果數值化,而且價錢大眾化,又方便。阿傑補充:「去到邊度都睇得到數據,其他市面上的監測器單靠藍牙,10厘米已經連接唔到。」每一個組件都只是數十元,傑願將程式公開,鼓勵全港市民做公民科學家,各區都可做到水質監測。黃老師與學生現時每月一次測試東涌河水質,阿傑指:「混濁度未至於太污糟,係比可樂差少少。」

黃老師說,其實阿傑從來不是他班上的學生。黃老師:「中一時見佢喺學校玩蝸牛,咁得意,就問教佢嘅老師,呢個同學有乜興趣。」後來才知阿傑對科研充滿興趣,經常在淘寶自購零件做研究,更鼓勵他參與有關藻類的科研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