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換宿】露宿者也耕作  天台農場是他們的家

撰文:黃妍萍
出版:更新:

萵苣、蘿蔔,南瓜、辣椒,還有蜂蜜,這些都是美國亞特蘭大一個天台出產的有機作物,照顧它們的不是近年提倡「半農半X」的年輕人,卻是一班住進庇護屋的無家者。露宿者被視為世界「問題」,常被認定會影響衛生、擾亂秩序,不時遭人投訴,這個天台,卻似乎在反駁這一切。

負責天台農場的關注無家者關組織不時會辦油漆活動,請來一班小朋友義工來為天台增添色彩。(Metro Atlanta Task Force For The Homeless FB)

這個天台農場面積達95000平方呎,是無家者在美國東南部最大的庇護空間,由美國關注無家者組織「Metro Atlanta Task Force for the Homeless」負責。2009年開始,他們為400名無家者提供床位和儲存空間,無家者則以義務工作來交換。

滿足三大願望:床位、新鮮食物、工作經驗

「一開始是為了生產足夠的健康食物給無家者。」計劃的董事會成員Carl Hartrampf說。一如工作機會,新鮮和有營養的食物是無家者常常缺乏的,在這裏無家者卻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鮮採摘的蔬菜。

天台有80張種植床,無家者在耕作的同時,能獲得新鮮蔬菜和住宿。(Metro Atlanta Task Force For The Homeless FB)

獲得健康、穩定的生活的同時,無家者也得到了重生的條件——技能培訓。「這個花園就像課室。」計劃執行主任Anita Beaty說。「向無家者分享綠色科技是很重要的,因為他們常常被排除在綠色發展外。」

無家者在此會參加組織的伙伴機構、城市種植中心「Truly Living Well」的培訓,學習園林規劃、種植技巧、雨水收集技術以及市場營銷,6個月後,他們便會獲得導師証書,可以為其他人做培訓,同時也獲得具競爭力的經驗,能出外找農業或市場營銷的工作。

在過程中,他們得到的遠不止於種植技巧。「這是艱苦的工作,但你會得到很多。新鮮空氣、和平、寧靜……在這裏工作真的可以讓你覺得很平和。」參加者Anthony Brooks說。

有無家者指種植就像人生,剛好有小朋友畫上這一句。(Metro Atlanta Task Force For The Homeless FB)

種植令人平靜 無家者:處理問題猶如人生

另一參加者Romeo Mack分享說:「和盤栽相處就像和人相處,你要用打架以外的方式——有時可能風吹走了作物,又或另一位參加者把東西打翻了,你不能打人,這解決不了問題,你要學會如何令事情繼續,如何做你的工作。」他又言:「不只是種東西然後收割,作物需要時間去成長,你要去澆水、剪枝,有時要修補植床,這是個過程,就像人生。」

從天橋底走到天台,無家者重見陽光,重拾自給自足的能力。「一般人常認為要處理露宿者,而不是處理造成貧困的環境。」Anita Beaty說。「露宿者是極端貧困、長期被排除在房屋外的反映。」

在香港,政府卻多番驅趕露宿者,將人趕離視線便當問題解決。過去6年來,政府四度藉開放公共空間和美化環境之名,驅趕油麻地渡船街天橋底的露宿者,清場後卻以圍欄封鎖地方,鋪設石卵,無家者一次次再失去他們暫寄的家。

近年政府提倡天台綠化,坊間也出現不少天台農場,政府能否把握契機,像亞特蘭大一樣,善用天台資源協助無家者重拾新生?

無家者在這裏努力耕種後,便能走到天台外的世界。(Metro Atlanta Task Force For The Homeless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