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開明媽懶理學校功課追魂call 寧陪SEN女兒停課期間做手工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港學校停課多月,家長為了讓子女「停課不停學」而疲於奔命,對於SEN家長而言,疫情時期更倍感吃力。SEN小朋友在學習路上本來已走得殊不輕易,要他們適應視像、拍片的網上教學,實際能學到、明白到的內容又有幾多?
疫情陰霾下迎來母親節,SEN媽媽李太透露,多年來都是簡單「食餐飯」渡過母親節,今年在沉重的功課壓力下,她反而把握機會,珍惜停課期間多出來的親子時間,她更自豪地說:「學識咗唔理催功課嘅老師!」女兒患有讀寫障礙、焦慮、專注力低和過度活躍症,識字程度或許比其他小朋友遜色,但她卻一於少理,「其實你都只係想小朋友出嚟後開開心心,點解要佢一離開個肚後就學呢樣學嗰樣?」世界要小朋友競逐名次,但李太在今年卻再度記起身為母親最基本、最原始的初衷,就是要小朋友活得快樂、健康。

約4年前的暑假,阿欣被評估患有讀寫障礙、焦慮、專注力低和過度活躍症。(呂諾君攝)

育有2名女兒的李太,長女阿欣就讀小六,阿欣平時看起來活潑開朗,但她自小以來,每逢情緒波動不懂表達時,手腳就會不自覺地互相磨擦,磨到表皮破損流血仍不會停止。約4年前的暑假,阿欣被評估患有讀寫障礙、焦慮、專注力低和過度活躍症。李太憶述當時猶如晴天霹靂,只懂得不斷怪責自己:「一下子咁多問題衝晒出嚟,會問自己到底係邊方面出錯?點解會搞到佢咁……又要喺佢面前扮冇嘢,到佢瞓覺時其實我晚晚望住佢喊,但佢唔會知。」

「好似一路係咁沉,但係個感受又冇人明。」這樣的情況持續了2年有多,李太形容,SEN家長的路並不易走。這天,阿欣在旁聽着媽媽訴說一直以來的辛酸,她卻一臉天真地問:「你幾時向住我喊呀?」

阿欣自小每當有情緒波動不懂表達,手腳就會不自覺地互相磨擦,直至表皮破損流血仍不懂停止。(呂諾君攝)

醫生只叫食藥 老師威嚇致抗拒上學

「真係唔好諗住確診咗,政府會有支援,醫生方面又淨係會叫佢哋食藥。唔專心?過度活躍症?食藥啦。但後來我發現,原來所有患者食嘅都係同一隻藥。」李太指,阿欣自1歲已開始「捽手捽腳」,多番告知健康院的醫生護士,他們都說是正常情況。到了二年級時,阿欣曾按照醫生指示服用聲稱可改善專注力的藥物,隨即卻頭痛至無法上課。而在讀寫障礙的困擾下,阿欣不斷被老師追功課,罰留堂已成習慣,李太也不過於苛求,「佢未交功課咪返去畀老師寫手冊囉,我都會簽名㗎啦。」惟某天阿欣起不願上學,李太才發現問題不是如此簡單。

對於不熟悉SEN小朋友的人來說,喜歡四處跑跳、寫字出現「鏡子字」的孩子,是因頑皮和怠惰才會追不上學業,主流學校的老師也未必學過要如何應對。李太指,撇除了中、英、數等需要「睇字」的科目,阿欣在視覺藝術、體育、電腦等科均目表現出色,「唔係拎A就拎B」;但曾有老師向阿欣稱「如果再欠交功課,我就諗方法對付你」,令從前喜愛到學校的阿欣,有好一段時間變得害怕上學,「明明係老師用嘅方法唔啱,就好似一條唔啱嘅鎖匙點扭都係唔會開到門,但就會覺得係佢哋曳同懶」。李太曾向學校反映問題,但事件並未因此結束,因為阿欣失去了學習動機,年紀小小的她甚至說過:

我係咁㗎啦,我咩都唔識有讀寫障礙㗎嘛,我係教唔明,乜嘢都錯㗎啦,你想我點吖?
阿欣的識字程度相比其他小朋友或許遜色,卻能造出精細的手工藝品。(呂諾君攝)

懶理疫情下的「功課追魂call」

本港學校近數月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而停課,不少家長絞盡腦汁想讓子女保持學習進度,學校亦紛紛推出視像教學,學生在停課期間仍要學習及交功課。李太表示SEN家庭要面對來自學校的壓力,「就算你視像同佢上堂,就算老師個個禮拜拍片,唔代表佢就會學得識。學校做咗呢啲就覺得我已經教咗你啦,但到佢(女兒)全部都唔識嗰時,就走嚟追我哋。」

李太指,停課期間學校仍如常給予學生大量功課,惟阿欣的學習進度一直落後,難以應付功課要求。李太形容老師「個個禮拜都打嚟追功課」,「聽你哋(老師)視像講課,佢(女兒)都係唔會學得識,你想佢亂做定係我幫佢做?」。到了後期,李太索性無視學校的「功課追魂call」,把握這段突然多出的親子時間,與阿欣好好相處,「我同阿女講,由得佢追啦,我同你玩其他嘢好過,至少你會開心」。她表示,阿欣平日最愛做手工,串珠、輕黏土、畫畫、3D筆、羊毛氈公仔等物料,家中常備「存貨」,阿欣近數月來亦製作了音樂座、彈彈波 、閃石畫等作品,「其實我知道家姐(阿欣)暗地裏會同阿妹比較,細個阿妹讀K1,一返學就已經有好學生獎攞,讀K3嘅家姐就話:『你就好啦,我讀咗咁多年都未試過攞獎。』,我就同佢講,你讀書冇阿妹咁叻,但你做手工叻咪得。」

可以讚自己嘅就係,喺呢段期間學識咗無視老師嘅追功課。
李太

母親節寄望:小朋友開開心心

今天是母親節,一如以往,阿欣會跟隨媽媽到外婆家中慶祝,「會切蛋糕囉,順便慶祝妹妹生日,佢都唔會特別整啲咩,呢啲(小手工)無時無刻都有。」李太笑說。平凡原是幸福,但現今社會很多家長要求子女「贏在起跑線」,不斷在不同方面催谷小朋友,當中有孩童在幼稚園階段已要學習法文和西班牙文等等,李太卻只寄望2名女兒能健康、愉快地成長,「由喺肚入面,其實你都只係想小朋友出嚟後開開心心,你唔會要求他讀書考第一……咁點解你要佢一離開個肚,就要學呢樣學嗰樣,點解佢哋嘅童年要咁?」

李太透露,即將由小六升中的阿欣,多年前已心儀一間以活動教學為主的中學,其中她最期待是學校內設有飛索和攀石場,而早前她已因應疫情,用拍片介紹自己的方式取代到中學面試,如無意外已獲學校錄取。成長路上望見曙光,李太希望女兒從此能開心快樂,「細個唔玩,唔通老咗先玩咩?」

疫情期如「困獸鬥」 家長與小朋友均有壓力

香港救助兒童會自2018年起開展「從心所育」計劃,先後與多間學校、社區組織合作,為家長及兒童分別舉辦活動小組。有見疫情下出現停課及在家辦公的情況,親子相處的時間變長,該會自4月初與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合作在網上推出「童心抗逆家長學堂」,邀請了輔導心理學家、註冊社工與夥伴團體代表及家長一同探討在疫情期間一些親子之間最常見的磨擦。

香港救助兒童會香港項目助理經理莊慧雅指,不少家長反映疫情期間有如「困獸鬥」,家長和小朋友都受到很大壓力,因此「非暴力溝通技巧」至為重要。她表示,除了大吵大罵,不出聲和不理會小朋友也是暴力溝通的一種,而其實只需簡單三步曲,如長頸鹿般冷靜地宏觀整件事,便可緩解親子間、伴侶或隔代間的衝突。

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部主席郭倩衡則指,疫情期間SEN家長面對不少困難,也產生了很大的無力感,而在兒童和青少年輔導方面,與家長的聯繫很重要。因此他們希望作出支援, 提升家長的自身觀感,讓家長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同時教授親子溝通和SEN學童的學習技巧。「童心抗逆家長學堂」節目13集內容圍繞着網上學習及危機、非暴力管教、情緒與壓力、SEN學童的困難,以及兒童權利等,而最後一集會在本月19日在facebook播出。他們希望藉着計劃,讓家長安坐家中掌握正面的育兒技巧,了解兒女的需要,以及排解自己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