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扶林村】村民製壁畫增村藝術氣息 繪逃生指示牌防迷路

撰文:林綺琪
出版:更新:

走進薄扶林村菜園地,眼前是農田、石磨、以磚砌成的窰及灶等,這裏就像一條時空凝結的村落。有村民近年借出一塊地,這裏從此成為了村內的半公共空間。村民在這片土地上,舉行舞火龍、種蘿蔔、一家一菜等活動,為這條擁有200年甚或更長歷史的老村增添新的風景,讓歷史得以一直編寫下去。
最近薄扶林村內,又多了幾幅壁畫,以及數十個指示牌。社區藝術團隊Smile Maker與村民於去年11月底開始展開「塗出薄扶林村」計劃,在數戶人家的房子外牆畫上具社區特色的塗鴉,又在村內不同地方掛上「逃生指示牌」,讓村民及外來人不會在這縱橫交錯的通道之中迷路。
攝影:林綺琪

薄扶林村的道路複雜錯落,房屋的門牌號碼亦不是順序,村民Ann笑言,住山頭的村民走到山腳也會迷路。(羅君豪攝)

​能促成是次計劃,Smile Maker說,某程度上是源自他們與一個8歲小孩的約定。

現時薄扶林村的外圍牆上,有一幅火龍的塗鴉,Smile Maker說,3年前路過這條村,發現一名英籍街頭藝術家正在製作這幅壁畫,他們遂接連數天到現場觀摩。不少村民同樣被吸引前來「看熱鬧」,其中當時8歲的小村民家俊找上Smile Maker,說他自小已學舞獅,問他們可不可以在他家外牆也畫上一個獅頭。Smile Maker當時一口答應,但其後一直未有時間來兌現承諾。

Smile Maker說,他們留意到薄扶林村的故事,及這條村所面對的困難,「好想為條村做啲嘢」。與家俊約定後3年,終在去年底主動聯絡村民傾談製作壁畫及指示牌的計劃,順道來家俊門前「找數」。

3年前有人在薄扶林村外圍留下這幅火龍塗鴉,間接促成了是次的壁畫及指示牌製作計劃。
完成壁畫製作後,家俊(圖)亦得償所願,獲Smile Maker在其家外牆噴上獅頭壁畫。

壁畫道出村落故事 原名「薄鳧林」是野鴨類

連同Smile Maker兩名成員、村民及學生義工,是次計劃約20人參與。眾人在去年11月底上工作坊,學習塗鴉歷史、技巧及收集村民對壁畫構圖的喜好等。取得數名村民同意後,終在12月開始動工。村民蘇麗安(Ann)笑言喜愛畫畫,對是次活動「恨咗好耐」:「原來噴畫好講技巧㗎,例如要講速度、距離,又要間中退後睇下比例有無錯。」

這些壁畫亦訴說着這條老村的故事。如其中一幅是大量蔬果,因為屋主也有種菜;另外有一幅寫上「薄扶林村」四個大字,上面有一隻鳥類動物,Ann解釋,這是薄扶林原名「薄鳧林」中的「鳧」,但由於大家也未見過鳧這種野鴨類動物,所以壁畫上的鳧也是大概的模樣。Smile Maker最終只在4個村民家門外畫上壁畫,他們解釋,希望為這條村增添一點藝術文化資產,但不希望太多,令村落變了觀光點、拍照勝地,影響村民寧靜的生活。

另外,由於村內的路複雜,房子的門牌並不順序,所以村民製作了40多個「逃生指示牌」,掛於村內各處,為村民及外來人引路,萬一村內發生意外,救護人員亦能盡快找到目的地。

計劃中的壁畫內容均與村落有關,如這一幅畫貓,是因為薄扶林村一帶有很多流浪貓,屋主也很喜歡貓。
「薄扶林村」四個大字上的,是薄鳧林中的「鳧」,但由於村民間沒見過鳧,只能憑網上資料及想像製作壁畫。

夜不閉戶的村落

Ann在8年前「嫁入村」,由高樓大廈搬進來。她坦言最初也住不習慣,覺得新家鄰近路邊,車輛駛過時很吵,也有很多蚊子。住久了,感受到這裏與石屎森林不同的,是村民之間沒有了那道牆的距離:「有時煮餸會拎多一碟嚟請你食,有啲人屋企甚至唔閂門。」

村民之間的感情緊密,令記者也一度鬧了個笑話。訪問初時,Ann邊走邊向我解釋菜園地的運作,旁邊跟着的家俊一直牽着Ann女兒的手,叮囑她不要行太近跌進田裏,令記者一度以為他們是兩兄妹。一場誤會過後,Ann即大笑說:「我唔識佢㗎!你以為佢係我個仔呀?」又解釋:「我哋呢度啲村民係咁㗎,大家好易friend、會周圍玩。」

Ann(左二)和家俊(左一)的家很近,雖然訪問當日兩人說不太認識對方,但家俊很快便和Ann的兩名女兒(右一及二)玩在一起,訪問結束後4人更結伴到家俊家玩耍。
除了壁畫,村民還製作了40多個「逃生指示牌」,又計劃將村分成幾區,日後會在指示牌上寫上區域名稱及到出口所需時間。

村民借地 半公共空間凝聚村落力量

現時村內的菜園地,算是半公共空間。這塊地屬於其中一名村民,由於沒有特別打理,雜草曾經「生到心口咁高」。近年村民借出土地,村民們花了7個月合力清除雜草,將部分地方鋪磚,部分闢作農地;紮火龍師傅又紮了一些藝術品作裝飾,這個空間每逢有活動便開放。

Ann則是各大小活動的常客。她數算着這一兩年間,村內端午節時,太太們會在菜園地前包糉,大家即場煮即場食;中秋節有花燈會,也有著名的舞火龍:「有啲搬走咗好耐嘅村民都會返來。」早前有「一家一菜」活動,每戶人家都煮一道菜與村民分享:「開張枱出嚟大家一齊食,有廿幾三十個餸,好似食自助餐咁,大家好開心㗎!」今個月他們又有蘿蔔糕節,菜園地早前所種下的蘿蔔已即將成熟,屆時村民便會將收成製作蘿蔔糕共享。

在這個連稍緩腳步都怕跟不上大隊的城市,Ann卻希望下一代可以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村民在菜園地種蘿蔔時,其2歲多的女兒也有參與翻土、播種等工作:「佢見到螳螂又咿哇鬼叫,見到蝸牛開頭都好驚。咪畀佢試下囉,出面已經好少地方可以接觸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