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行人專用區】樂韻變噪音 居民患抑鬱 街道要開放定封閉?

撰文:林可欣
出版:更新:

旺角街頭表演的噪音污染,近年已被街坊屢屢投訴。問題多年未解決,有區議員透露,有居民須服安眠藥或鎮靜劑才能入睡,亦有人因長年受噪音滋擾患上抑鬱症。上周六,有一個婆婆在表演街檔前擺路障,雙方繼而爭執,婆婆報警求助,過程被網媒錄下;網民看畢網上片段,即留言指旺角應取消行人專用區;有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亦同意,透露將動議恢復行車。
旺角行人專用區2000年起設立,原意是減少車輛帶來的噪音及空氣污染。有關注公共空間的民間組織卻質疑:「我們17年來曾擁有行人空間,如今或將失去,讓車輛行駛,屬做法倒退?」旺角行人專用區的去留,誰說得清?是缺乏有效管理,還是城市空間開放不足,令賣藝歌聲變成噪音?

「旺角嘉嘉」這歌檔的歌女自言她們並非「大媽」或來自中國大陸,她們有些分別曾是歌壇和夜總會打滾多年的本地職業歌手,而嘉嘉和Simon則平日有正職,假日才來擺檔。(林可欣攝)
婆婆和她兒子強調不止他們這家人,附近居民多年同樣飽受噪音滋擾,但均敢怒不敢言,只能擺設路障無聲表達不滿。(林可欣攝)

母親節下午來到旺角行人專用區,耳邊傳來的歌聲音量較以往輕柔。「今日母親節呀,我哋歌聲溫柔細聲啲呀!」其中一檔街頭歌女這樣開場。這檔名堂為「旺角嘉嘉」,前一晚才與對面唐樓地下賣龍鬚糖的婆婆爭執,成為網上片段主角。今天聲浪明顯調低了。檔中有個男歌手叫Simon,他解釋:「我昨晚只是指住個婆婆話:『我都忍咗你好耐!』」

婆婆其實也忍了很久。她就住在西洋菜南街唐樓,由朝到晚在自己家樓下賣龍鬚糖。這幾年來時常忍無可忍,便會勞氣上前要求歌檔調低音量,請他們把音響和歌檔搬移過幾步。「我哋住呢度真係好慘!次次都投訴,警察嚟叫佢哋細聲啲,轉個頭差人走咗佢哋又大聲返!」她揪着心口說。

【旺角聲音.三】賣藝變噪音?學者:空間開放不足令歌聲變嘈雜

行人專用區入夜後愈來愈熱鬧,歌檔在「抗議路障」前放了數張椅子讓觀眾坐下;婆婆與她兒子即跑上前,指責為何「郁我啲嘢!?」。(林可欣攝)
婆婆這天與一些住戶在「旺角嘉嘉」歌檔前擺設抗議路障,無聲抗議。(林可欣攝)

中年歌者無處唱:「在尖沙咀要唱英文歌」

星期六爭執過後,婆婆翌日再在「旺角嘉嘉」歌檔前擺設抗議路障,結果又差點引起爭執,得由警察上前調解。

誰會想天天在街頭開火?Simon無奈說:「佢成日話我哋過界,乜街道擺檔演唱有界線?」他想了想:「我們不能隨便到其它位置唱的。」他說如今街頭表演,要爭取更多觀眾圍觀,就要在旺角、尖沙咀、銅鑼灣這些鬧市中心,「當中已有江湖規矩,佔了別人的地方是不守規矩。」

他說:「尖沙咀、銅鑼灣那裏擺檔都要識人,唔係人哋點會肯讓你加入一員做歌手?」同一檔的歌女千千說:「在尖沙咀唱要唱英文歌,我哋唱唔到,旺角這裏唱懷舊金曲的。這裏才有中老年的觀眾來看,所以我們也只能在這裏,難道走上山唱?」

只隔「旺角嘉嘉」幾步的另一檔,歌手Tony也早就應警察要求,把音響調低。他在旺角唱了快7年,見證轉變:「這裏變了質,愈來愈多人來賣藝,他們玩音樂方式已不同。有時真的因為聽不見自己聲音,才會唱得較大聲。」他說了幾句便匆匆回到近百人的觀眾中間,接着唱下一首歌。

【旺角聲音.一】行人專用區=平民夜總會?街頭歌女獲三千元打賞

【旺角聲音.二】賣藝姨姨自言歌喉屬業餘水平 公園獻唱為追夢

上周六晚上婆婆曾展示一張她稱是旺角多棟大廈業主聯署投訴噪音的文件;區議員仇振輝指類似的聯署文件街坊這幾年簽了很多,依然無助有效改善問題。(網上媒體socREC影片截圖)
Tony做了全職街頭藝人16年,2004年他在尖沙咀星光大道賣藝,6年後轉戰旺角,如今這裏愈來愈「多聲道」,他苦笑說:「旺角已變了質,但我們要多些觀眾看到,也只能一來這裏。」(林可欣攝)

聲浪大如飛機聲 議員倡恢復行車

旺角行人專用區幾年間演變成「平民夜總會」,中老年的歌者每周末假日在同一位置放了巨型音響,便開唱賣藝,很快圍來一班同齡觀眾。記者站在行人位置量度聲浪,音樂伴奏時徘徊90至97分貝,歌手唱至最高音時最高可達107分貝,跟飛機起飛引擎聲約105至130分貝差不多。科學研究曾指,人若連續八小時身處聲級達85分貝的噪音環境,極可能對聽覺造成損害。

油尖旺區區議員黃舒明2013年底的會議上亦指出,有認識的旺角居民無法搬離,長年飽受噪音滋擾,患有抑鬱症,精神健康出現問題。同區區議員仇振輝表示,有部分住戶遇上賣藝的日子,皆要服藥才能入睡。他曾於2013年底在區議會成功動議通過縮減行人專用區開放時間,有街頭藝人入稟高院申請司法覆核。仇振輝計劃近月待此官司完結後,再於區議會動議行人專用區恢復行車,希望還居民和商戶一條安寧街道。

單位面向西洋菜南街的住戶面對噪音污染首當其衝。(林可欣攝)
+8

學者:空間開放不足 致賣藝者聚集旺角

研究藝術文化政策的浸大人文及創作系研究助理教授何建宗,幾年前曾任文藝復興基金會的「香港街頭表演:政策建議報告」研究的監督人。他說旺角街頭本是個環境雜亂之地,是商戶、賣藝者和行人甚至車輛,分別爭奪人流、地理的地方;一些有較大型表演器材、流動性低的賣藝者於是成為此空間的贏家,成功在此長期盤據。結果,愈來愈多藝人帶着音響擺檔開唱,滿街都是賣藝者。

「但試想像,如果我們的城市有開放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到其他區賣藝,這城有足夠空間,在不同地方容納不同類型、年紀的表演者,讓他們的觀眾也可到來,這班賣藝者何須都來旺角唱?」何建宗說。

立法會議員(批發及零售界)邵家輝近日已就旺角街頭表演向立法會提出多個書面質詢,正等候政府月底回覆。他指,若商戶和住戶都同意取消行人專用區,他將為此向政府動議,或為表演噪音管制立法。(林可欣攝)

取消行人專用區 城市空間的倒退?

其實,運輸署2000年在旺角設立行人專用區原意為減少街道車輛的噪音和污染,為何現在適得其反?民間組織拓展公共空間副秘書長葉紫盈指旺角行人專用區曾經365日的指定時段內都開放予行人,在2010年因噪音、光污染和商業廣告滋擾,才數次縮短旺角行人專用區的時間。葉紫盈說:「開放街道、設行人專用區一直都代表這城市進步,但17年後,我們縮減、取消行人專用區,是否倒退了?當年為解決A問題(車輛污染),我們想到了B(設行人專用區);如今B有問題,我們就說回去A?」

【小百科】旺角行人專用區縮短開放時間表

旺角已成為一班中老年歌者的舞台,葉紫盈說:「即使開放其它城市空間,他們可能仍覺得旺角夠MK,很草根,依然喜歡到這裏表演。旺角這個人人幾乎都會來的地方,也許大家都對她有感情,歌者、歌迷、行人和街坊都會來,一個如此有生命力的地方,何以我們願意讓她恢復行車?」

葉紫盈建議在那裏加強管理,例如為街頭藝人發牌;劃分部分區域,把持有牌照的賣藝者安排到一個較遠離的民居的區域表演;其他地方可作靜態活動分區,如街頭攝影、手作展示等等。

「行人專用區原意是好的,是我們的公共空間,讓社區在那裏同樂,如今因為西洋菜南街出現的問題,變成了負面。也許應思考的是,怎樣去管理這個空間。」

葉紫盈認為旺角噪音問題源自行人專用區內缺乏有效規管,才造成今天賣藝者嘈雜不堪的局面。為何這裏缺乏規管?哪個政府部門負責管理的?請看:【旺角噪音】行人專用區賣藝無王管 封閉街道是否城市倒退?

延伸閱讀:

【旺角聲音.一】行人專用區=平民夜總會?街頭歌女獲三千元打賞

【旺角聲音.二】賣藝姨姨自言歌喉屬業餘水平 公園獻唱為追夢

【旺角聲音.三】賣藝變噪音?學者:空間開放不足令歌聲變嘈雜

葉紫盈指政府多年來一直沒好好處理那裏衍生的噪音問題,行人專用區缺乏管理,今天街坊生厭這個嘈雜不堪的西洋菜南街。(林可欣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