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廢墟男護士攝影師:廢墟能排解我的壓力、社交疲勞

撰文:盧君朗
出版:更新:

「我喜歡廢墟中的死寂,在其中獨處,讓我覺得暫時擁有了這空間。」
Kass從中學年代開始,走訪香港大小廢墟,他自述在香港起碼去過一百個廢墟。高峰時期每次放假都會去「探廢」,旅行途中亦不忘尋訪,把德國、澳門等地方的僻靜記錄下來,在網誌上分享照片。

廢墟照片(照片由被訪者提供)

一次,他在一幢已無人居住的唐樓中拍照。去到天台後,聽到腳步聲,三個彪形大漢上來對他說:「放下五百元就讓你隨便影。」當時仍是中學生的Kass知道被勒索,要打架也不夠打、走也走不了、又來不及報警,便向對方求饒道:「我還是學生,比較窮,一百元可以嗎?」想不到對方答應了,當作破財擋災:「回想起來也十分驚險。」

廢墟對任職男護士的他而言,除了是攝影景點,亦是精神治療場所:「廢墟於我是個很好的減壓方式,有治療的效用。如果香港再沒有廢墟,我也不知道要如何排解壓力。」

 經歷廢墟探索文化在香港興起,眼看過他人對廢墟的破壞,亦看到無數荒蕪之地遭改建、增派保安。談到最喜歡的廢墟,他說:「我最喜歡的廢墟,是一幢位於山上的兩層豪宅。透過窗戶,可以看到海景,有對於拍照而言很好的光線及景色。在原本的廚房裡還有一個獸頭標本,但是後來被別人拿走了;而且建築物已遭清拆,不再去得到了,慶幸以前也去過十多次。」

說到外人對場所的破壞、改變,除了上述豪宅廢墟的經歷外,他亦見過別人為了拍照將水倒進鋼琴之中、把廢棄校舍中的掛畫拿走之類行為。Kass希望未來的到訪者亦能看到廢墟的原貌,希望探索者能謹記「不破壞、取走物品」的潛規則。

 八九年前,網絡資訊未有現在般多,廢墟文化亦尚未盛行,他怎樣把廢墟找出來?原來他平常會用Google地圖「逛街」,加上看到別人的照片中一些細節,就會花時間去「解密」。透過Google街景、衛星及地圖,他找到了不少廢墟。同時,他也認為若靠自己的努力把廢墟位置找出來,會比較有成功感,也會比較珍惜那個地方,因此他始終堅守著不公開地點的潛規則。

 「希望之後能去切爾諾貝爾、軍艦島這些文明世界裏被遺忘的角落。」Kass如是說。

Kass廢墟網誌:http://ruinshongkong.blogspo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