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17.前瞻】創科人才短缺 無人機「一哥」關港研發部

撰文:陳澔琳
出版:更新:

民用航拍無人機「一哥」大疆創新,創辦人兼行政總裁汪滔說過,「假如我沒有去香港,便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假如我留在內地或去了美國,也不會創立大疆創新」。雖然汪滔如此肯定香港的重要性,不過大疆在科學園的研發中心,最終因未能聘得足夠本地科研工程師,傳出年底約滿便遷到深圳。香港不僅失去一個世界級研發中心,更深層次是本地缺乏創科人才,在迫在眉睫、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為主導的新一波工業革命中,遠遠落後於其他對手。特首林鄭月娥將於本月11日(下周三)發表首份施政報告,本周日(1日)她便率先於Facebook發帖,預告將在施政報告提出「點樣幫香港喺創科之路急起直追」。本港創科落後於人,欠缺創科人才,是不爭事實。未來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天下,一旦追不上,經濟發展堪虞。【施政報告2017.前瞻】創科系列4之1

【施政報告2017.前瞻】創科系列4之2【推動創科】韓日學生須學電腦編程 港交白卷 32小學自己先教

【施政報告2017.前瞻】創科系列4之3【推動創科】高階數學考生創新低 科技人才供應「斷纜」

【施政報告2017.前瞻】創科系列4之4【推動創科】「研究影響」納入大學撥款計算準則 推動知識轉移

大疆創新目前在港設有專門店,而位於科學園的香港研發中心則擬於今年底滿後撤離回深玔。(倪清江攝)

汪滔出生於杭州,2003年來港到科技大學修讀電機及電子工程學本科,再修讀電子及計算機工程學哲學碩士研究生課程,他的本科畢業作品便是研究遙控直升機在空中懸停的飛行控制系統。他2006年本科畢業後,便利用在科大獲得的獎學金在港成立「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但礙於香港租金和薪金高昂,遂在深圳蓮花北租一處民居與兩名同學繼續研究,發生汶川大地震後產品首次上場。

港研發中心2015年設立

汪滔將公司總部及研發基地設在深圳,直至2015年才在白石角科學園成立香港研發中心,聘請本港工程師參與研發工作。大疆租用科學園的合約今年底屆滿,據悉大疆約滿後會將香港研發部門遷回深圳,主要原因是在港未能聘請到所需的工程師,目前的在職者,多數也是在香港畢業的內地大學生,人數少未能形成研發氛圍,令他們也情願回深圳工作。截稿前,大疆方面仍未有回覆本報有關約滿去向的查詢。

從大疆網頁職位空缺資料欄亦可窺端倪,大疆在本港只招聘專門店售貨員,未有招聘工程師;相反,深圳及上海總部的研發部門,則廣招硬件及軟件工程師。截稿前,大疆方面仍未有回覆本報有關約滿去向的查詢。

港創新排名低 商界創新能力不足

人才是所有發展的起點,可是香港即使近年大打創科牌,並在2015年成立創新及科技局,但在培育,甚至吸納創科人才一直未如理想。世界經濟論壇上月底發表的最新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香港競爭力雖與去年一樣為5.5分(7分滿分),在 137個經濟體位列第六位,並較去年上升一位。創新(Innovation)得分為4.5分,排名上升一位,排在第26位;而在創新範疇分項「科技人員和工程師供應充裕度」只排行23。報告指香港的創新仍有改善空間,「商界的創新能力不足,成為發展業務的最大影響因素之一。」

岑棓琛在2009年成立視野機械人公司。(盧翊銘攝)

中大畢業生研發智能山火監察系統

不過也有初創科技公司堅決以港為本,「從商業角度,在香港成立不是太optimized(最適合),如果我想更容易融資,是要在深圳、北京,但為何我們嘗試在香港做第一批?因為現在不做,以後也沒有機會。」在港成功研發「智能森林火險監測系統」的岑棓琛說。

岑棓琛2008年於中文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系畢業,他研發的是全球首個24小時智能偵測山火的監察系統,一旦偵測到山火,會在半秒內將實時圖像和地理位置資料傳送至火災管理中心,讓救災部門第一間時間滅火,阻止火勢蔓延。岑在2009年成立視野機械人公司(Insight Robotics),是公司聯合創辦人及首席科學官。目前全球逾40個、面積共130萬公頃的林業地點,均有設置該系統,在香港卻鮮有看見其產品縱影;外國買家會特意飛到廣州、北京、濟南等試點,觀看系統如何使用。

香港創科硬件如科學園,為初創公司提供發展場地,但惟人才不足問題未能解決。(盧翊銘攝)

本土創科需全球招人才

神州成為了視野機械人的跳板,但岑棓琛仍相信香港有優勢:「在香港,我們全世界的人也能請得到,如波蘭、台灣、內地、馬來西亞。」反觀深圳,輸入人才有管制、生活水平、溝通障礙等限制會增加招聘的困難。現時公司會在全球招聘研發人員,能者居之同時看重對科研及環保的熱誠,「公司除了商業也有公益成分,目的是減低碳排放、空氣污染等等。我們公司不會像做寫應用程式般那麼賺錢,增長速度也不及他們快,如果你加入騰訊升職會更快,因此主要是看誰人願意來。」

生活緊張、家庭壓力等因素,均影響畢業生投身初創的創科公司意欲,「來來去去都是經濟原因,父母擔心子女不能照顧自己,想他們做醫生是基於有高收入,年輕人要結婚、買樓,這解釋了為何他們不會畢業後投身一所高風險的公司,因會輸在起跑線。」所以岑棓琛需要全球招聘,邀請有理想的人一同加入。

記者問他,為何不仿效汪滔,將起步基地設於內地?「因為我想告訴同學(學生)在香港經營科技公司一定有得做,不是一定失敗。而且我們是可以做實業,並非只做dot-com這種炒作概念。」他認真地說。儘管其主要市場不在本地,但香港仍是主要研發基地,廣州、印尼及馬來西亞等分部則負責分銷,他提醒,正當外媒異口同聲預測香港將成為下一個矽谷,香港人若不作嘗試便會錯失機會。

湯兆昇認為新高中課程已出現「重文輕理」。(資料圖片)

湯博士:學生認為港「三無」

政府統計處《2015年香港創新活動統計》報告訪問了7,344所工商機構,三分之一受訪機構認為缺乏合資格科技人員,對創新活動帶來中度至高度影響。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兼執行主席施瓦布(Klaus Schwab)強調,一個城市的創新能力對於其全球競爭力具重大影響,人才亦逐漸取代資本的重要性,全球正在邁進「人才主義」時代。

「很多同學覺得香港無科技、無創意、無工業。」人稱「湯博士」的中大物理系高級講師湯兆昇指出,在「三無」情況下,學生對香港的創科認知薄弱也不足為奇。他認為新高中課程已出現「重文輕理」:四科必修科當中有兩科語文科及屬文科的通識,只有一科數學,而高階數學只是數學科的延伸課程,所以學生在數學或科學方面的訓練相對以前變弱。湯建議政府鼓勵新興公司到科學園發展,期望企業推出一些具實質創造性、可以在香港乃至國際市場也適合的產品。

上文節錄自第80期《香港01》周報(2017年10月3日),原文題為《推創科 謀事在林鄭 成事卻欠人才》,現題為編輯重擬。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10月3日星期二出版的第80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