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場淪陷.拆局】街客「入侵」屋苑車位 泊車政策之亂何時了

撰文:凌昕
出版:更新:

《香港01》偵查發現,本港多個私人屋苑將大批車位租予街客,令屋苑住戶難以輪候到車位,事件除涉及違反地契條款,更突顯政府多年來對汽車數量暴增袖手旁觀、又錯判停車場需求,連番錯誤導致一連串泊車亂象。
類似的泊車亂象,是不少大都會的典型「城市病」,不少城市在幾十年前已經着手處理,香港政府還要懶懶閒到幾時?

翠擁車位相對充裕,而且租金較低,引來大批銀湖及迎海車主租用。(香港01製圖)

延伸閱讀:【車場淪陷】4大屋苑車位租街客 地政署證違地契 住客:不公平

車位供不應求 價格急升

《香港01》報道,近年本港私人屋苑車位價格升幅顯著,正正與車位租予大批街客有關,而根據有關地契條款,泊車位只供屋苑住戶和訪客使用。部分遭街客「入侵」情況最嚴重的私人屋苑,記者抽查屋苑車場的10輛私家車之中,竟然多達8輛車屬於街客,但與此同時,逾70位屋苑住戶卻要輪候由管理處提供的約30個車位。

之所以出現這個現象,主要原因是車輛增長太快,令車位難求。自2006年起,香港私家車數目急增,由約40萬輛急增至現時達58萬輛,升幅達45%,惟泊車位同期只增加了約9%,至今有約66萬個。車位數量遠低於汽車增長的背後,最主要因素是近年政府不斷修改車位標準指引,4次調低私人屋苑及資助房屋配置車位的指標,最終令新樓盤車位數目大跌,泊車愈來愈難。

事實上,要解決這個難題,並沒有甚麼石破天驚的方法,要不大量增加車位供應,又或者嚴格控制車輛數量增長,但政府在這兩方面都未能交好功課。結果就出現了汽車數量急增、政府將汽車登記稅「袋袋平安」之後,卻又未能在都市規劃上提供足夠車位的局面。車主為求車位,可能要打鄰近屋苑停車場的主意,卻可能因此違反地契。

延伸閱讀:【車場淪陷】屋苑車位價近年屢創新高 學者:地政執法將震撼市場

新加坡嚴控汽車增長 擁車證寓禁於徵

因此,從政策的角度看,其中一個可行方向是控制汽車增長,而最老生常談的例子,就是新加坡自1990年開始推出的「擁車證」政策,即是有意購車人士要向政府購入一個10年期的擁有汽車資格,由於購入擁車證以競投方式進行,價格亦非常「海鮮價」,就以1600cc以下的中小型汽車位例,近年曾升至接近8萬坡元(約46萬港元),近月行情則大約5萬坡元左右(約29萬港元)。由於「擁車證」可能比車價還要貴,故可用「寓禁於徵」的方式控制汽車增長。汽車增長受控,連帶對車位的需求亦可控。

面對車位不足,政府一方面稱主要透過私人發展商及房委會,在發展新項目時提供泊車位,但新落成樓盤卻只獲配置少量車位。(陳焯輝攝)

延伸閱讀:【車場淪陷】新寶城電單車位拆售 經紀謊稱街客可租 違專業守則

另一個值得參考的例子,則是日本在60年代推出的「車庫法」政策。在二戰結束之後,日本經濟逐漸改善,加上汽車製造業日漸蓬勃,擁有汽車的國民大幅增多,導致嚴重的塞車、車位不足等亂象,由於要配合1964年東京奧運會,當時日本政府著手處理包括泊車難在內的一系列問題,而俗稱「車庫法」的《自動車保管場所確保相關法律》,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

日本在60年代推行「車庫法」,要求購車人士要提供車位證明,帶動停車場行業的發展,圖為日本的機械式停車位。(網上圖片)

日本60年代出招 「車庫法」理順泊位問題

「車庫法」的其中一條「辣招」,就是要求購車人士在訂車之前,提交一份「停車車位證明書」,而要取得這份證明書,首先要擁有或者租用一個居所附近的車位,再以有關車位的證明文件向所在地的警察機關申請,才可以辦齊文件做手續出車上牌。所以日本不少大城市的路面交通或許擁擠,但違泊問題卻不算太嚴重,亦因政府的「車庫法」政策形成對停車位的顯著需求,日本的停車場業者亦以先進高效見稱。

日本政府在幾十年前就推出「車庫法」處理泊車問題,當年特首林鄭月娥仍然只是一個幾歲大的小朋友。到了幾十年後的今天,香港仍要為泊車問題而一籌莫展,真的很想問一問,一眾負責交通運輸政策的香港政府高官,在這幾十年來到底做過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