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報告】違規非專營巴士研訊時間過長 運輸署20宗兩年未完成

撰文:潘嘉寶
出版:更新:

審計署今日(22日)發表報告,揭運輸署對非專營巴士的規管包括跟車調查、投訴跟進等均有不足。對涉嫌違規業界完成研訊需時亦甚長,如有20宗個案已過了2年仍未完成。審計署在82宗尚未完成的個案中,抽查了8宗,發現研訊期間,全部抽查的未經批准營運仍繼續。另發現有違規者以1元將非專營巴士過戶給其他經營商而規避罰則。審計署認為要探討增設執法工具,以應對常見的違反客運營業證條件情況。

運輸署被轟跟進有疏漏、延誤

審計報告指出,涉嫌未領有適當批註而營運服務的非專營巴士數目,普遍有上升趨勢,而運輸署分區辦事處承辦商於2010至今年期間進行並發現違規情況的53次調查中,針對其中35宗(66%)個案採取的跟進行動有疏漏和延誤,當中10宗個案中,該署既沒有發信予客運營業證持有人要求澄清,也沒有跟進調查,以確定未經批准的營運是否已停止。

審計署亦審查了分區辦事處在2012至今年期間進行的400次調查,發現其中371次(93%)為車站調查,餘下29次(7%)僅跟車調查。今年4至5月期間,審計署以風險為本方式選定居民服務路線進行了22次跟車調查,發現其中21次(95%)的車輛停靠未經批准中途站及/偏離路線。審計人員今年5月4日對所選路線進行跟車調查,發現合共10個未經批准的停車站。

(資料圖片)

審計署審查了2012年1月至今年5月中的175宗研訊記錄,93宗已審結、82宗尚未完成。在93宗已審結的個案中,有67宗施加了罰則,但發現由運輸署署長建議進行研訊的日期至施加罰則的日期,由13至46個月不等,即平均需時24個月。在82宗尚未完成的個案中,有20宗已過了兩年仍未完成。

違規者以1元過戶予業界避執法

審查發現有25宗(佔總共93宗已審結個案的27%)個案的違規者藉安排非專營巴士過戶而規避罰則。舉例,2011至2015年期間,有5宗涉及營運未經批准的服務研訊,研訊程序完結前,涉案的3輛非專營巴士,以每輛1元過戶給其他客運營營業證持有人(4間有相同董事的公司,以及1名個別人士,而該名人士為其中一間公司的股東),以致涉及研訊的相關客運營業證被取消,而無法施加任何罰則。因此,審計署認為有需要縮短完成調查及研訊所需的時間,減低出現車輛過戶的風險,並且探討長遠可行的措施,堵塞利用漏洞規避罰則的行為。

運輸署:嘗試加快調查及研訊程序

運輸署認同審計署的建議,並考慮進行更多跟車調查、制訂機制以監察未經批准的非專營巴士營運的調查結果獲妥善跟進,以及嘗試在資源有限下加快進行調查及研訊程序。

審計署:有需要探討加快引入裝有保護式座椅的學童車

另一方面,政府於2007年修訂法例,規定所有於2009年5月1日或之後首次登記的學童車輛須安裝保護式座椅,但截至今年7月,5,261輛的學童車中,只有64%裝設了保護式座椅,餘下1,879輛估計要再過6年才會換車及安裝保護式座椅。審計署認為有需要探討措施加快引入裝有保護式座椅的學童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