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鯭巴士】新加坡政府助推共乘汽車 本港創業者望有政策配合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80後創業青年於社交網站推出免費「泥鯭穿梭巴士」服務,面對政策限制、運輸業界投訴,營運模式備受爭議。該服務負責人希望政府可追上時代步伐,推出政策配合,推動共享經濟。
「共享巴士」的概念並非新鮮物,內地、新加坡及美國等國家,部分私人營運商獲政府支援,在網上平台推出預約巴士服務。

Albert希望,港府可以追上時代步伐,推出相應政策配合,推動參與共享經濟的風氣。(鍾偉德攝)

共享經濟?拆墻鬆綁

消委會早前倡議港府開放網約車市場,惹來的士業界抨擊。惟共乘服務近年逐漸興起,由大埔居民、雲馬科技行政總裁呂忠義(Albert)推出的免費「泥鯭穿梭巴士」服務,受現行非專營巴士服務條例限制,每月不能行駛同一條路線超過2次。其經營模式透過商戶贊助,作租車費用,推銷員則在車程中宣傳產品,做法備受質疑,令旅遊巴公司一度受壓暫停營運。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任內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及,撇除「不合時宜」的法例條文,為創新發展「拆牆鬆綁」。Albert希望,港府可以追上時代步伐,推出相應政策配合,推動參與共享經濟的風氣。

他舉例指,新加坡修例容許私家車司機收取定額費用,每日載客2次,有助當地市民了解政府對共享經濟的態度。他建議港府可為共乘車輛提供泊車優惠,甚至指定泊車位,以示支持共享經濟。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認為,「泥鯭穿梭巴士」服務極具創意既環保、省時省金錢,亦有助紓緩交通運輸壓力。(周景文攝)

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莫乃光認為,「泥鯭穿梭巴士」服務極具創意既環保、省時省金錢,亦有助紓緩交通運輸壓力,「居民可免費搭車,另有廣告商贊助,令公共運輸交通也可做到共享經濟。」他指,新服務雖對專營巴士帶來競爭,但政府亦應提供支援,令雙方找到共存方式。此外,為鼓勵共乘服務,他建議放寬牌照限制,如每月增加日子,讓該類巴士可運行相同路線。

新加坡政府與叫車公司合推巴士線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LTA)於今年8月,就非繁忙時段、乘車需求低的地區,向業界進行服務改善諮詢,藉透過乘客手機召車,推出巴士點對點接載,以減少巴士及司機數量,和減少轉車次數,節約運營成本。

社交叫車服務平台 Grab與當地政府,於今年3月合推GrabShuttle穿梭巴士線路,接受13至40人的網上預約,當有足夠乘客提出類似路線,即可開設服務,票價為3.5坡元至5坡元(約20至28.9港元),目前路線已增至110條,其中50條為合眾包車。

「泥鯭穿梭巴士」服務,受現行非專營巴士服務條例限制,每月不能行駛同一條路線超過2次。(王海圖攝)

美國、內地逐推網約叫車巴士服務

內地網約車「滴滴」於2015年起推出網上預約巴士服務,向上班族提供上、下班路線,其後多達13個企業加入「共享巴士」市場。大部分營運者與持牌巴士公司合作,於乘車時送早餐,或在App上內置廣告等,以維持上座率及盈利空間穩定。

美國共乘車公司Lyft亦在今年6月推出穿梭巴士服務,以補充現有交通服務的不足,用戶可乘搭固定路線的巴士,並途徑固定停車站,車資則按路程距離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