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涉疑似假貨投訴創4年新高 議員倡設購物冷靜期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網購文化近年厭盛行於全球多個地方,本港亦陸續有不少市民選擇網上購物,惟消費者對其服務及貨品投訴亦日漸增加。消委會表示,今年首10個月接獲與網購相關的投訴有3,078宗,佔接投訴總數的15%,較去年全年的12.8%為高,當中投訴懷疑假貨由2016年的41宗增至84宗,升幅超過一倍。

網購近年越見盛行,其市民對有關投訴數字亦有顯著上升。(中新社)

不少市民均熱愛網上購物,可安在家中已走均全世界找到心儀的產品。但消費者委員會至今年首10個月的統計顯示,接獲網購的投訴共有3078宗,當中以銷售手法、更改/終止合約、懷疑假貨及貨品質素的投訴升幅最多。

各項的投訴當中,懷疑假貨項目由2016年的41宗增至84宗,數字為4年來新高;銷售手法的投訴方面,亦由去年的199宗升至353宗;另外,市民對更改/終止合約的投訴則由74宗颷升至247宗,升幅兩倍。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回覆指,對於網購服務改善方面,消委會正就此進行研究,政府方面亦會繼續聆聽社會各界的意見。(資料圖片)

立法會議員吳永嘉提出,當局應考慮參考中國內地、南韓及歐盟的相關法例,為網購制定包括冷靜期等的特定條款,以加強保障消費者;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透過書面回覆指,就消費合約強制實施冷靜期方面,要考慮的問題甚具爭議性,消委會正就此進行研究,政府方面亦會繼續聆聽社會各界的意見。

邱騰華又說,香港現時已有不同的法例,包括《貨品售賣條例》、《管制免責條款條例》、《服務提供(隱含條款)條例》(第457章)以及《不合情理合約條例》(第458章)均對交易合約作出規定,以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另外,消委會去年發表的網上消費研究報告,當中提醒消費者在日漸普及的網上消費,要慎防一些常見的問題,以及給予企業建議,鼓勵商戶嚴守法規、增加良好作業模式並加強顧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