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波仔加服務無加人手 公院醫生放工返醫院救人 批無支援終離職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急性心肌梗塞治療爭分奪秒,現時全港有唯一一間提供24小時緊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服務的瑪麗醫院,其心臟科醫生憶述2011年開展服務時,醫管局並沒有增加心臟科醫生人手,醫生變相要「義務」在非辦公時間為有需要的病人通波仔,6年過去,直至一、兩年前才爭取到補假。
同樣在港島區的律敦治醫院亦面對類似情況,早年推出通波仔服務至今亦不獲增加醫生人手,變相要求醫生餘閒做「義工」。該院前心臟科顧問醫生直言,因長年工作不獲醫管局認同和支持而失望,黯然離開服務了20多年的公立醫院。
醫生促請公立醫院增加通波仔服務時數的同時,應減少心臟科醫生做其他內科工作,騰出時間照顧更緊急的病人。

劉育港醫生在公立醫院服務超過20年,半年前他黯然離開,原因與通波仔有關?(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在公營醫療服務超過20年,前公院心臟科顧問醫生劉育港,於半年前離開公立醫院。他說,過去10年致力推動公院全天候緊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服務,但醫管局一直不願意投放資源支援前線同事,心痛、失望成黯然離開的重要原因。

律敦治團隊一晚做3個通波仔手術 翌日照上班

曾於律敦治醫院工作的劉育港以該院為例,於2004/05年度開展緊急通波仔服務、至2010/11年度起推展至每日12小時,醫管局一直沒有就這項新服務增加心臟科醫生人手,全靠他們內科值班時間外,變相以「義務形式」服務。劉育港憶述,去年9月底一個晚上,律敦治醫院團隊一晚做了3個緊急通波仔,都是心臟科醫生值班以外的義務工作,他們翌日仍要繼續照常上班。

有一名九龍區公立醫院資深心臟科醫生指,每間醫院運作不同,現時部分醫院會為通宵做通波仔手術的醫生提供補假,部分則提供津貼。(資料圖片)
劉育港指,律敦治醫院團隊去年9月一個晚上做了3個緊急通波仔,都是心臟科醫生值班時間以外的義務工作,他們翌日仍要繼續照常上班。(視覺中國圖片)
蕭頌華解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若未能即時接受緊急通波仔手術,會改而接受舊式溶血劑治療,但有1%機會出現急性顱內出血,死亡風險高,因此通波仔是較佳的治療方案。(資料圖片/黃卓然攝)

律敦治醫院非獨例,瑪麗醫院7年前創先河提供24小時緊急通波仔手術,也是靠前線醫護的犧牲。在瑪麗醫院工作的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心臟科教授蕭頌華解釋,急性心肌梗塞舊式治療方法是溶血劑治療,但有1%機會出現急性顱內出血,死亡風險高,因此通波仔是較佳的治療方案,2011年瑪麗醫院前線同事看到病人需求,在沒有增加人手下,心臟科醫生無償在非辦公時間為有需要的病人提供緊急通波仔。

瑪麗24小時服務推出近6年 心臟科醫生才獲補假

蕭頌華續指,瑪麗醫院目前約6、7名心臟科醫生能進行通波仔手術,一年負責約1,000宗通波仔手術,其中約130宗屬於緊急手術。130宗當中約60%是在非辦公時間發生。經同事與瑪麗醫院多番溝通,「捱義氣做義工幾年」至約一、兩年前,團隊終爭取到非辦公時間做通波仔獲得半日補假,毋需再利用自己私人時間。

有另一名在瑪麗醫院工作的心臟科醫生同樣指出,當年醫管局沒有提供過額外資源予他們做24小時通波仔服務,說「當時要半夜返醫院都係本着救人一命嘅心態去做。試過8號風球都要返去,的士錢咁耐以來我一蚊都冇claim(申索)過!」

有另一名九龍區公立醫院資深心臟科醫生指,每間醫院運作不同,現時部分醫院會為通宵做通波仔手術的醫生提供補假,部分則提供津貼,但強調即使加班醫生能獲補假,工作量也是落在其他醫生身上,人手不足問題未有解決。

劉育港醫生在公立醫院服務超過20年,半年前他黯然離開。(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醫管局無回覆瑪麗當年有否增心臟科人手

《香港01》向醫管局查詢,對方未有回覆瑪麗醫院2011年開展24小時服務時有沒有增加心臟科醫生人手,指瑪麗醫院心臟科醫生因應病人需要於候召期間回醫院為病人提供通波仔服務後,有關部門會依照醫院管理局人力資源指引及既定程序安排補假,律敦治醫院情況一樣。

醫管局指,會繼續按服務及運作需要靈活調配人手,確保有足夠人員為患者提供適切服務;一直重視前線工作壓力,並設有既定機制,為服務需要而引致的額外加班工作發放津貼,亦會適當增加人手應付。

通波仔手術需置入支架至病人血管。(視覺中國圖片)

應騰出懂通波仔心臟科醫生集中處理緊急病人

醫管局早於2012/13年提出在全港7個醫院聯網提供24小時緊急通波仔服務的目標,至今未有兑現,蕭頌華相信與心臟科醫生不足有關。而九龍中醫院聯網預計明年首季推行24小時心臟科緊急「通波仔」手術,是繼瑪麗醫院後,相隔約8年再有醫院提供24小時相關服務,如何騰出心臟科人手拓展服務?

蕭頌華指,現時有心臟科醫生要看風濕科病症和內科簡單的門診屬於資源錯配,認為最有效率方法是騰出已接受通波仔程序訓練的醫生集中處理緊急病人。另外,蕭頌華認為,增設非辦公時間通波仔手術特別酬金,是認同醫生工作之餘,也能吸引醫生投入更多剩餘時間服務大眾。

劉育港認同,不應靠醫療人員義務提供服務,認為應由醫院管理局主導項目,包括提供足夠資源如心臟科醫生人手和騰出心臟科醫生人手。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資料圖片)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支持醫管局拓展通波仔服務,但認為單單為通宵做手術的醫生提供補假未必足夠,要同時確保醫生連續工作時數不應過長,避免醫生在休息不足的情況下做手術影響安全。林志釉續指,服務需要在硬件和人手許可下推行,並與前線同事商討替補人手方法,以免醫生認為不被尊重,影響士氣。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指,通波仔是生死攸關的手術,贊成醫管局應該提供24小時服務,但管理層推行服務時應顧及前線員工的士氣與擔憂,臨床管理上要平衡多方面想法。彭鴻昌明白公立醫院工作量龐大,有機會出現「逃亡潮」,同時也希望醫生也不要忘記為病人服務的初衷。

彭鴻昌認為,政府欠缺長遠規劃,令公立醫院未能應付香港的人口需求及人口老化。(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