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指部分包裝食品含鹽量高 即食粉麵調味料含鹽近每日上限

撰文:陳芷昕
出版:更新:

港大完成了全港首份超市包裝食品含鹽量的研究報告,報告分析了銷量最多的四個食品種類,包括粉麵、加工魚類(如罐裝吞拿魚)、加工肉類及醬料等超過2,000件產品的營養標籤資料,發現部分產品的含鹽量偏高,而同類食品的含鹽量差距可達數十倍 ,以罐頭加工肉為例,每100克的鈉含量可達250至4000毫克。港大食物及營養學助理教授雷震宇表示,若把最高鹽的加工肉轉為低鹽的同類產品,每100克食用份量可減少2茶匙鹽。

港人攝取鹽份 75%來自預先包裝食品

港大研究指,一般人每日超過7成半的鹽攝入來自預先包裝食品,而非自行添加的鹽份,食安中心的研究更顯示,大部份本港市民的鹽攝取量高於世衞建議的5克鹽(等於2克鈉)。

根據歐睿信息諮詢公司(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資料顯示,香港預先包裝食物的銷售額持續上升。而醬料及麵食的鈉含量較高,麵食的鈉含量主要來自調味料,雷震宇表示避免飲用麵食的湯已經有助減低鈉的攝入。

罐裝魚含鹽量差距大 最多可相差百倍

世衞建議的每日鹽份攝取上限為5克,惟本港食物安全中心做的第一份總膳食研究,本港市民的每日鹽份攝取量介乎8至11.5克,超標近倍。港大的研究更發現,當中部分加工魚的含鹽量,佔最高的鹽攝取量的30%,當中有罐裝魚更比同類食品含有超過125倍的鹽,所以市民需慎選食物。

雷震宇與喬治全球健康研究所共同研發出一個手機應用程式,可透過簡單掃描預先包裝食品營養標籤的條碼,協助消費者比較同類產品的營養成分,包括總脂肪、飽和脂肪、鹽份、糖份及卡路里,以星級評級制告知消費者產品的健康程度,並提供同類食品中較健康的選擇。手機應用程式的資料庫包含約1.3萬種本港三大超級市場有售的預先包裝食物,應用程式免費供市民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