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嘆公院爆煲醫護踩鋼線:小巴不可超載 為何門診病房可以?

撰文:張美蘭
出版:更新:

九龍醫院老翁被紗布封喉死亡一案,涉事醫生黃卓義日前被醫務委員會裁定兩項專業失當成立,判停牌半年。事件引發一批前線醫生不滿,前線醫生聯盟發起簽名行動,批評醫委會聆訊無視醫生的工作環境及局限,將其他職系的工作問題,諉過於個別醫生。
有醫生在社交網站facebook帖文,坦言公立醫院服務爆煲:「醫護人員踩鋼線狀態下工作,工作量無上限」。他以近日一個門診服務量為例,工作量達超負荷的150%,批評管理層一直選擇性失明,讓前線醫護人員承擔制度的失敗。

公立醫院服務壓力長期爆滿。(資料圖片)

該名醫生在其facebook帖文,並放上一張圖片,顯示今年5月至10月期間,一家醫管局醫療機構的門診名額爆滿情況,但未透露是哪間門診的情況。

長期超額加quota

圖片所見,該門診的病人數目上限在星期一及星期二分別原定於70人及80人。惟由於病人太多,資源缺乏,他稱「大家又唔忍心要病人等更加耐,基本上係長期超額加quota(名額)咁睇。」他指出,門診醫生長期都需要每日看超過100個病人。例如在5月7日,醫生需要看107個病人,即是工作量增加5成,達153%。不少診症日子以紅字寫上,代表當日名額超出上限,而整個圖表幾乎「滿江紅」。

小巴不可超載 為何門診病房可以?

他稱,當醫生人手不變,每人診症數目增加,病人獲診症的時間減少,出錯機會故然增加,質疑「小巴都唔可以超載,有法例規管,為何門診同病房可以長期超載?」

公院醫護人手不足,有醫生稱工作量長期超額。(資料圖片)

繼續犧牲前線去承擔

他指出所謂的名額「上限」從來不存在,有都是形同虛設:「管理層一直都係選擇性失明,唔會相應咁增加資源同人手。管理層依舊係用『5個蓋摭10個煲』嘅心態過骨,就算發生咗好似鄧桂思嘅不幸事件,根本問題都係繼續存在,繼續犧牲前線去承擔大眾嘅輿論,去承擔一個制度失敗嘅後果。」

他在文末提到,除了門診,醫生巡房、做手術等醫療程序,也是以此模式運作,而公立醫院的人手流失率只會繼續創新高。他詰問,「為何前線(醫護人員)一次又一次提出制度的崩壞,大眾仍覺得是醫醫相衞?」

《香港01》記者正向該名醫生查詢進一步資料,正等候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