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5年 研究疾病與污染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香港浸會大學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今(17日)舉行記者會,分享實驗室的研究過去5年研究肝病、乳癌與環境問題的關係,又建立二噁英分析實驗室。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蔡宗葦呼籲,若大灣區成立後,期望港府設綠色通道,生物樣本可透過「資金過河」展開研究。

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蔡宗葦教授呼籲若大灣區成立後,期望政府設綠色通道,生物樣本可透過「過河」研究。(黃詠榆攝)

蔡宗葦指出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有三方面,包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的分析和毒理學研究、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分析平台的建立及其在POPs相關疾病中的應用、新型生物傳感和生物成像技術的開發及其在環境污染與人類健康研究中的應用。

蔡宗葦提到,過去浸大實驗室透過質譜成像技術,研究肝病、腎病、乳腺癌與環境問題的關係,認為數據可助醫學界深入驗證。蔡又指出,實驗室其中一個研究重點關乎內地、香港兩地的空氣污染問題,指廣州市的空氣污染問題嚴重,毗近的香港多少受到影響。他指出,空氣污染問題不但影響呼吸道健康,更與心血管病、認知障礙症等疾病相關。

香港浸會大學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夥伴實驗室於2013年成立。(黃詠榆攝)
蔡提到實驗室透過質譜成像技術,研究肝病、腎病、乳腺癌與環境問題的關係。(黃詠榆攝)

蔡指實驗室曾參與不少研究,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港澳台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向等,未來將繼續與其他科研團隊合作,研究、理解污染物的致病機理。蔡又指出,香港浸會大學二噁英分析實驗室是香港唯一一所由大學創辦的二噁英分析實驗室,過往曾為不同機構提供相關的化學分析服務。

實驗室團隊約30多人

蔡宗葦表示,若大灣區成立後,期望政府設綠色通道,生物樣本可透過「過河」研究。蔡又希望科技部未來能繼續支持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購買儀器。

現時實驗室團隊約30多人,包括學生、科學主任、學者,而蔡解釋實驗室獲得「資金過河」的100萬人民幣,大多用以支付研究人員的薪金、購買研究的消耗品。

他又形容香港實驗室與內地經常有合作,某程度能作互補之用,如共同培訓人才。蔡舉例指出如以往內地的二噁英分析所較少,有不少香港專才到內地協助相關發展。

環境與生物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蔡宗葦呼籲,若大灣區成立後,期望港府設綠色通道,生物樣本可透過「資金過河」展開研究。(黃詠榆攝)
儀器可分析與疾病相關的生物標記物。(黃詠榆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