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導管錯插老婦陰道 傳媒公開才定為醫療事故 遭病人組織質疑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伊利沙伯醫院為79歲女病人進行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時,肛門導管錯插陰道,病人須切除輸卵管。有病人組織質疑院方早於三星期前已向醫管局總部呈報事件後,一直未有評定事故,但直至有傳媒於本周日(29日)公開事件,醫管局隨即翌日(30日)界定為醫療事故,認為做法不妥。
醫管局解釋,由於事件較為複雜,需搜集不同資料以作評估才於昨日界定事件,伊院會於8星期內完成調查報告並提出改善建議。

女病人劉女士事故後接受手術,腹部留下長長的傷口。(受訪者提供)

社區祖織協會今日(31日)去信醫管局,指出上述於7月4日在伊利沙伯醫院發生的事故,應屬於醫療風險警示事件中第一類別「錯誤為病人或某身體部位進行外科手術/介入手術程序」,須於事故發生後24小時內向醫管局總部呈報,質疑伊院未有按呈報機制於24小時內向醫管局總部呈報,表示失望和遺憾,促請院方提點醫護人員按既定程序呈報嚴重醫療事故。

醫管局同日傍晚回覆傳媒查詢指,伊利沙伯醫院於事發當日,已接獲臨床部門呈報有關的醫療事件,於翌日(7月5日)透過早期事故通報系統向醫管局總辦事處呈報事件,但新聞稿內容未有確實回覆呈報是否於24小時內完成。

花25日評估並界定醫療事故

醫管局續指,總辦事處在接報後馬上跟進了解事件,由於事件較為複雜,需搜集不同資料,包括病人紀錄、臨床情況及有關醫護人員就事件的陳述以作評估,於昨日(7月30日)將事件界定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即是總辦事處接獲呈報的25日後,亦即是傳媒公開事件翌日。

伊利沙伯醫院周日(29日)回覆傳媒查詢時披露,為79歲女病人進行大腸鋇劑灌腸造影檢查時,肛門導管錯插陰道,病人須切除輸卵管。(資料圖片)
彭鴻昌反駁指:「有幾複雜?只是單一程序出錯,為何需要三個多星期時間搜集資料去評定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資料圖片)

伊院8星期內完成調查報告

醫管局續指,伊院會就事件成立根源分析調查小組,並會於8星期內完成報告並提出改善建議,報告會呈交醫管局總辦事處。

協助事件中的病人和家屬的社區祖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反駁醫管局新聞稿指:「有幾複雜?只是單一程序出錯,為何需要三個多星期時間搜集資料去評定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彭鴻昌更懷疑事件反映前線以至醫院管理層不理解呈報機制及各類事件的定義。

他又質疑,如果家屬沒有公開事件,院方很可能不會將事故由一般投訴提升至醫療風險警示事件的層次,指醫院對呈報嚴重醫療事故採取迴避態度,無助病人和家屬及公眾在發生事故後,重建對醫院服務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