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凱彤墮樓亡】粉絲面對偶像離世 哀傷可如喪親 留意七大徵狀

撰文:朱韻斐 黃雅盈
出版:更新:

今日(5日)突然傳出噩耗,歌唱女子組合「at17」成員盧凱彤,今晨被發現在跑馬地豪宅嘉逸軒高處墮下5樓平台,當場證實不治。不少網民於盧凱彤社交網站留言表達哀傷、不捨和難以接受的情緒。
有社工指,當忠實擁躉突然失去偶像,最嚴重可能面對如喪親般的情緒反應,呼籲悲慟的支持者暫時避免再不斷接觸有關新聞、減少在腦海中不斷重複對偶像的回憶,如抑鬱症狀持續兩星期應尋求協助。有心理學家則指,如果支持者出現非典型的哀傷反應,例如感到內疚、過度感到自己沒有用、行動和說話非常緩慢等都應該要警惕。

盧凱彤在跑馬地嘉逸軒高處墮下5樓平台,當場證實不治。(盧凱彤Facebook)
程志剛認為,因偶像離世至悲慟的支持者,應該避免再不斷接觸有關新聞、減少在腦海中不斷重複對偶像的回憶,亦應維持平日的作息和生活規律。(受訪者提供)

香港心理衞生會助理總幹事、註冊社工程志剛指,公眾人物的忠實擁躉會對其偶像產生很強的情感連繫,情感之強烈甚至猶如親人。當公眾人物因意外、不可預知地離世時,其忠實擁躉突然失去生命中重要的部分和支持的對象;平日「追星」的活動突然其來要暫停,會感到悲慟之餘,也會感到事實很難接受,影響情緒的程度甚至如喪親一樣。

情緒影響視乎支持者對偶像的投入

程志剛指,偶像離世對支持者情緒影響視乎支持者「追星」的時間長度、對偶像的投入、處理壓力的能力、身邊的情緒支持等等,未必是只有情緒病患者才會因偶像離世而出現情緒困擾,就如每個人也會因家人離世而難過一樣。

留意情緒反應七個徵狀

程志剛認為,因偶像離世至悲慟的支持者,應該避免再不斷接觸有關新聞、減少在腦海中不斷重複對偶像的回憶,亦應維持平日的作息和生活規律。他又提醒留意七個徵狀,第一是如果支持者一直難以接受偶像離世,不自控地尋找更多新聞希望證實偶像並未離世;第二是持續出現初期抑鬱症狀達兩星期,如突然暴飲暴食或缺乏胃口;或者突然持續失眠或睡非常長時間、影響工作、情緒低落、對生活缺乏興趣、甚至出現自殺傾向等,就應該尋求情緒支援。身邊人如留意到他們出現這些變化,亦應主動關心和提供協助。

盧凱彤在跑馬地嘉逸軒高處墮下5樓平台,當場證實不治。(盧凱彤Facebook)
盧凱彤在跑馬地嘉逸軒高處墮下5樓平台,當場證實不治。
郭碧珊指出,歌手張國榮2003年離世時,雖然很多支持者感到難過和難以接受,也未聽過有支持者做到極端的自殘行為,認為毋須感到太過驚慌或擔憂。(受訪者提供)

心理學家:留意會否出現「非典型」哀傷反應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香港健康情緒中心一級執業臨床心理學家郭碧珊則認為,人們因為喜愛的偶像離世引發短期哀傷反應,如影響胃口和睡眠質素、為此哭泣屬於正常,一般人都可以慢慢回復正常;若支持者本身有情緒病,可能有較大可能誘發抑鬱情緒。

但郭碧珊指出,歌手張國榮2003年離世時,雖然很多支持者感到難過和難以接受,也未聽過有支持者做到極端的自殘行為,回憶自己當年照顧患有抑鬱症的張國榮支持者,對方亦未至因為偶像離世令病情轉差,郭碧珊認為毋須感到太過驚慌或擔憂。

郭碧珊提醒,市民如果持續情緒受困兩個月,或者出現非典型的哀傷反應,例如感到內疚、不正常地感到自己沒有用、行動和說話非常緩慢等,都應該警惕,留意是否因事件誘發抑鬱,並尋求協助。

精神科醫生指安慰他人時要留意說話方式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相關的事件有機會造成連鎖的效應,令同樣有情緒困擾的人模仿;他認為如市民發現身邊的人因事件而情緒不尋常低落,需要多加留意、主動聆聽,同時,亦要避免說出「唔好咁傷心」、「唔諗咁多就無事」,應要以同理心作出輔導;他又呼籲,適當時候其身邊的人可以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盧凱彤在跑馬地嘉逸軒高處墮下5樓平台,當場證實不治。(盧凱彤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