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分析】759阿信屋挑戰超市霸權未竟 政府欠林偉駿一個交代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759阿信屋創辦人林偉駿上周六(18日)逝世,不少市民大感突然。以平價招徠的759阿信屋,多年來走薄利多銷路線,助市民對抗大型連鎖超市霸權,亦因如此,懷疑曾遭受供貨商施壓,2011年因以超低價出售可樂,疑遭供應商施壓並被斷供貨一役,相信不少市民仍有印象。
其實香港已在2015年底全面實行《競爭條例》,「操控轉售價格」被明確列為反競爭行為,競爭事務委員會可發起調查。政府甚至承諾過,《競爭條例》通過後即可處理類似阿信屋被「cut貨」的個案,因此公眾對法例寄望甚殷,希望可減低市場上的壟斷行為,促進消費者權益。
不過,多年來競委會礙於權力不足,難以取得重要商業資料,調查工作受極大限制;委員會獲政府調撥的資源亦嫌不足,難以同時兼顧多個反競爭個案,工作進展相當有限。所以,類似阿信屋的供貨爭議,拖到今時今日都未好好處理過,政府仍欠林偉駿一個交代。

延伸閱讀:759阿信屋初期曾遭封殺 林偉駿轉攻日韓零食「因禍得福」

$2.7賣可樂被指太便宜致供應商cut貨 政府:競委會可跟進

759阿信屋的背景相信不少港人都熟悉:2010年在葵涌廣場起家,賣平價零食,後來主打日、韓、台食品,8年間已成為本地廉價食品大店,全盛時期曾有約270間分店。2011年,阿信屋以2.7元低價售賣可口可樂,疑遭供應商太古施壓,後來更被全線暫停供貨,只好售賣日本「水貨」可樂。

當時社會普遍質疑,這是因為阿信屋定價太便宜,威脅大型連鎖店生意,供應商順勢「封殺」阿信屋。有立法會議員就此事向競爭政策諮詢委員會投訴,競諮會轉介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接手,但局方將此事交由沒有調查實權的消費者委員會處理。最後由於無法查證、資料及證據不足,投訴未能成立。

商經局當時回應傳媒查詢,指擬議成立的競爭事務委員會將有法定權力,調查懷疑涉及反競爭行為,《競爭條例》實施後,類似個案會交由競委會跟進。

阿信屋走薄利多銷路線,懷疑因此遭到供貨商施壓。(資料圖片/倪清江攝)

延伸閱讀:759阿信屋fb帖文悼林偉駿 逾千網民留言 感謝勇敢對抗超市霸權

競委會有權主動調查反競爭行為

不過商經局當年的承諾,似乎又是走數收場。最終《競爭條例》2012年6月三讀通過,除成立競委會外,另設擁有司法管轄權的「競爭事務審裁處」。歷經多次修訂,最終條例在2015年12月14日全面生效。

按照競委會《調查指引》,該會有權自行或在收到市民投訴後,就反競爭行為發起調查。除操控轉售價格外,合謀定價、圍標、限制產量等都屬反競爭行為。另外,年度營業額超過港幣4,000萬元的企業,如採取低於成本定價、不合理地拒絕交易等行為,也可構成反競爭。

競委會去年5月發表《香港車用燃油市場研究報告》,內容表明因為欠足夠權力,無法進一步索取企業資訊。(資料圖片)

延伸閱讀:燃油價格高度一致 競委會:無實際證據出現反競爭行為

受限競委會權力 無法深入調查油公司壟斷

例如競委會成立後,其中一個重點工作是檢視香港燃油市場。本港燃油價格一向被指貴絕全球,5大油公司只賣98辛烷值而價格較高的燃油、油價幾乎同步升跌、提供折扣優惠的方式複雜而缺乏透明度,加入市場門檻亦過高,社會廣泛質疑涉及合謀定價。

然而,競委會去年5月公布的《香港車用燃油市場研究報告》,雖承認香港車用燃油市場的競爭運作有問題,但表示「未有確實證據」證明油公司合謀定價。報告提到,如果調查只是市場研究而未進入執法調查階段,競委會無權強制被查的企業交出資料,令數據有所欠缺,影響調查可信度,而當時全球60間競爭機構中,有58間都有上述權力,建議政府修例。

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去年5月曾向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質詢,問政府有否打算修訂《競爭條例》,賦權競委會在進行市場研究時索取更多資料,包括一些敏感的商業資料。黃錦星諮詢商經局後,表示條例最初已經過諮詢及立法會討論,要待條例生效數年後再檢討,即未有修例打算。

本港車用燃油價格經常被指有「加快減慢」的情況。(資料圖片/盧翊銘攝)

延伸閱讀:胡紅玉:競爭條例有效 競委會缺資源 每年只能有兩、三案上庭

撥款不足 絕少個案能帶上庭

此外,競委會主席胡紅玉去年3月在立法會會議上表示,雖然條例能夠規管市場上的反競爭行為,但一般涉及競爭的案件都需要花數年時間才可搜集及整理涉及多間公司的資料。競委會2017至2018年度預算約為8,000萬元,據胡紅玉說法,這只夠競委會每年帶2、3宗案件上庭。競委會成立至今,暫時亦只就2宗個案入稟審裁處執行訴訟。

自今個財政年度起,政府已將競委會預算調高六成至1.275億元,財政預算案亦宣布額外增加2億元專用撥款,料可在5年內多處理約3、4宗訴訟,成效仍有待觀察。

胡紅玉(右)曾表示,競委會資源不足,可帶上庭的個案有限。(資料圖片)

「走數」無處理阿信屋爭議 政策須再檢討

《競爭條例》執行時一向會有灰色地帶,因各行各業都會有自己的「潛規則」,某些經營上的「默契」現實上也難以搜證。不過現時競委會的運作方式,不論權力、資源皆有限,確實大大限制打擊反競爭行為的工作效率,須短期內作深入檢討,堵塞漏洞。

林偉駿過往接受傳媒訪問時,曾表示自己是個「潛規則破壞王」,力圖打破香港長年以來的寡頭壟斷。其人雖作古,但也遺留下一個問題值得政府深思:當局曾承諾處理類似阿信屋的供貨爭議,但承諾至今不了了之,到底他們對打破惡性壟斷、保障消費者權益有多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