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今年收逾兩千宗疫苗投訴 激增91倍 首現三宗懷疑假貨

撰文:慈美琳
出版:更新:

內地疫苗事件已發酵逾月,內地客來港打疫苗熱潮高漲,消委會今年收到的疫苗接種投訴亦直線飆升,截至9月11日已收到逾兩千宗疫苗投訴,為2016年全年疫苗投訴總數23宗的91倍。消委會指,上年疫苗相關投訴集中於少數幾間醫療機構,今年被投訴商家明顯增多。另外,今年首次出現三宗「懷疑假貨」案例。

消委會於2018年初至9月11日期間,共收到疫苗接種相關投訴2,102宗,為2017年全年478宗投訴的4.4倍。其中,2,030宗投訴涉及服務延誤或疫苗缺貨,佔總數的96.6%,其他投訴則包括更改合約、價格爭拗等。

大部分投訴來自內地客

2016年及2015年,消委會分別接獲疫苗接種投訴23宗及8宗,消委會指,疫苗相關投訴多年維持在數宗至30宗的「正常數字」,惟上年起激增,大部分投訴來自內地遊客、與子宮頸癌疫苗缺貨有關。

供應「加衛苗Gardasil 9」的美國默沙東藥廠(MSD)今年4月曾表示,全球對九價子宮頸癌疫苗需求均有增長,現時已供不應求。今年6月曾有內地中介聯同已預約打針的內地人來港抗議,稱在接種第一針後,未能安排接種第二或第三針。

今年6月,有中介及數十內地疫苗客來港抗議,稱打完HPV第一針後卻無法安排第二及第三針。(資料圖片 / 黃偉民攝)

上年集中少數機構 消委會不公布名稱

消委會表示,2017年收到的投訴集中於少數幾間醫療中心,去年底已與相關機構協調,惟近月問題再次加劇。消委會指,今年疫苗接種需求上升,被投訴的商家數目亦明顯上漲,顯示市面上提供相關服務的商戶增加,服務延誤「可能各自有原因」,如部分診所已供不應求,中介卻仍於內地大量接客,相信投訴數字可能繼續上升。

首次接獲「懷疑假貨」投訴

香港大學微生物系教授袁國勇日前表示,內地疫苗事件後,香港疫苗黃牛黨及鴨仔團湧現,憂日後出現假貨及水貨疫苗。而消委會指,今年雖錄得三宗「懷疑假貨」,但均為消費者猜測,未必可證明市面上出現假貨,消委會在遇到類似投訴時會告知消費者可與執法部門聯絡。

《香港01》日前調查發現,本港部分醫療機構主動招徠中介及代理商,以回佣制度鼓勵代理介紹內地客注射疫苗,並在疫苗緊缺時優先留針給跑數高的代理。前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醫學會正和藥廠探討,希望藥廠今後注重公平,「不要將針劑只留給和旅行社合作的醫生」。

消委會認為,政府和業界需共同探討改善機制,確保來自各方的消費者均可獲得公平合理的醫療服務,以免「害群之馬以只顧收客罔顧供應的不當方式營運」, 影響香港專業形象。

01偵查「疫苗人禍」系列報道:

【疫苗人禍】十年18疫苗廠商出事 部分曾在港註冊 關係錯綜複雜
【疫苗人禍】汕頭女童打首針後癲癇 治癒後打第二針變腦癱
【疫苗人禍】趙連海出山協助 律師慨嘆受壓 示威家長被噤聲
【疫苗人禍】任內地生產商董事 港教授談腐敗細節 稱國家已正視
【疫苗人禍】揭中介分佣制度 消費十萬保證有針 診所:冒認宣傳​

【疫苗造假・專頁】內地大批兒童疫苗不合格 李克強斥破道德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