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奴】90後女生難敵文化差異 不願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

撰文:張雅婷
出版:更新:

港人窮畢生精力為一個小小蝸居打拼,想住在過千呎的寬敞單位,是遙不可及的夢。跳出香港,井外的世界是否沒有磚頭的束縛?
不少港人都會羨慕新加坡人,因為上車很容易,甚至稱為「烏托邦」。但90後香港女子AJ,來到獅城雖然擁有私人空間、享受work life balance,甚至只差一步就可成為永久公民,但在文化差異的大門前她選擇走回頭,難忍當地人處事刻板,「我希望離開新加坡時,係有機會到另一個地方工作,或者會喺另一地方停留。冇辦法先留喺香港。」

對AJ而言,無論於何地生活,「態度」二字決定一切。(張雅婷攝)

「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這句說話,可以代表AJ在新加坡的心聲。在香港土生土長,兩年前的AJ和很多香港打工仔一樣,經常OT,毫無生活可言。她自小喜歡看世界,長大後眼見很多朋友都「浸過鹹水」,她決定申請到新加坡工作。

人在異地 發現上班可以很開心

來到新加坡,她才覺得以前很傻。「當初在香港比較多OT,經常做到夜晚10點、11點。那份工作是我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很多身邊的人會同我說︰『後生仔,係要捱㗎啦,呢樣野你都預咗㗎啦。』為了不想予人一種『唔捱得』的感覺,我一直沒有怨言,直到來到新加坡後,才發現上班原來可以很開心,不一定要OT。」

+4

每月花600坡紙 換來自己小天地

隻身來到異鄉,為了節省生活費,AJ選擇租住一間有60年樓齡、沒有空調的組屋,而且需與92歲的包租公及一名女傭共住一室。每月600元坡幣(約3,429港元)的租金佔收入兩成,換來一個百多呎的房間及一個獨立洗手間,這就是AJ的小天地。

要和包租公同居,AJ承認生活上少不免有少許磨擦及不便,但她稱環境比香港好得多。AJ說,她一家四口居於黃大仙某居屋,300多呎的空間有一間房,她和弟弟從小就要做「廳長」,由書櫃間出一個小小的位置,再放上一張碌架床,就是她和弟弟的睡房。

在新加坡,除了租金便宜,由於居所鄰近工作地點,AJ更可節省一筆交通費。衣食住行只佔收入三分一,加上在異鄉朋友不多,社交開支相對較少,每月儲到的錢亦比在香港工作多。

AJ居住的組居有60年歷史,環境寧靜,附近有公園供居民休憩。(張雅婷攝)

放棄成為永久居民

生活水平優於香港,而AJ亦在獅城工作了兩年,理應可以申請成為PR(永久居民),將來可於當地置業。AJ說,新加坡絕對比香港優勝,但「文化差異」四字令她對申請定居卻步。香港人出名應變快,但AJ指新加坡人較為刻板,她舉例:「叫茶餐,冇雞蛋,問佢可唔可以轉腸仔呀?唔得,因為餐牌係咁設計;遇到事情與日常預計不同,就會「跳掣」,立即覺得你有問題,係你製造麻煩!」

生活文化差異尚可互相遷就,語言文化差異令AJ更不願留下。熱愛中文的AJ指出,雖然新加坡人會說兩文三語,但她指當地中文程度較低,很多四字成語都不懂,當想到下一代的中文水平每況愈下,更令她卻步,「作為華人,唔識中文有啲可惜。」

不想留下,AJ亦抗拒回香港,她只有一個小小願望:「我希望離開新加坡時,係有機會到另一個地方工作,或者會喺另一地方停留。如果有機會出去,想出去先,冇辦法先留喺香港。」

香港樓奴慘況實錄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