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新設自來物探測系統監察跑道防致命意外 細如高爾夫球都搵到

撰文:黃偉倫
出版:更新:

香港國際機場每日處理1,100班航班,去年客運量達7,290萬人次,其安全極為重要。機場管理局今年於跑道啟用一套外來物自動探測系統,以確保跑道無任何外來物,飛機可安全升降。
機管局機場運行副總監(運作及服務)姚兆聰表示,外來物有可能危及航空安全,在外國曾引發空難,機管局引入新深測系統後,可全天候24小時監察跑道情況,即使外來物只有3.1厘米長闊、細如高爾夫球般,系統都可於夜間、惡劣天氣下成功發現,保障航道安全,「一架飛機200條人命,最重要都係提升安全。」

姚兆聰表示,如跑道上出現外來物,可引致意外。(李澤彤攝)

一條金屬條曾引致客機爆炸奪113命

所謂「外來物」,姚兆聰形容,即任何有可能危及航空安全,原本不應在飛行區出現的物件。他表示,外來物可引致嚴重飛行事故,如2000年時,一架從法國往美國的法航客機,其輪胎碾壓到一條金屬條導致爆胎,碎片彈入油箱引致爆炸,造成113人死亡,故全球航空業非常重視處理外來物,成本每年約為40億美元。

香港國際機場跑道長3,800米,闊60米,分別南、北兩條跑道。姚兆聰表示,為處理外來物,飛行區工作人員每天都以目測方式,駕車巡查跑道五次,不過由於入黑後光線不足,工作人員只會於黃昏前巡查,始終無法24小時全面監察。

結構塔沿著跑道興建,一共有21座。(李澤彤攝)

姚兆聰指,機管局斥資約2億元,於2015年2月開始安裝外來物自動探測系統,2017年8月開始試行,到今年正式啟用。他透露,機場南北跑道各設11個感應器於大約樓高3、4層的結構搭上,每座塔距離約為300多米,沿著跑道興建,一共有21座。

感應器於大約樓高3、4層的結構搭上,每座塔距離約為300多米。(李澤彤攝)

發現異物 4分鐘內通知控制中心清理

要在黑夜中監察外來物殊不容易,而且跑道又長又闊,姚兆聰表示,感應器猶如閉路電視,全日監視跑道,支援超低光及夜間拍攝,可檢測到任何顏色、形狀的外來物,即使只有3.1厘米長,如高爾夫球般都可發現,系統在晴天及乾燥路面的檢測成功率達95%。他續指,如探測到外來物,系統會在4分鐘內以圖像及聲音提示傳送至停機坪控制中心,工作人員確認外來物後,就會通知專人清理;如有必要,航空交通管制人員更會改動飛機升降安排,甚至封閉跑道,直至清理完畢。

當系統偵測到有外來物,就會發出圖像及聲音提示,工作人員可即時透過螢幕了解現場情況。(李澤彤攝)

跑道上最常見異物:手套、繩、膠紙

姚兆聰表示,平均每個月都有兩至三件外來物,當中手套、繩、膠紙較常見。如在跑道範圍上發現外來物,他表示並非必要即時封閉跑道,如物件於草地,或較側邊位置,因不會影響升降,故毋須即時封閉。

對於新系統,姚兆聰表示,系統不再受環境限制,黑夜都可監察,其進步與人手檢查不可比擬,能進一步確保飛機升降安全,保障旅客安危,「一架飛機200條人命,最重要都係提升安全。」不過他坦言,系統仍未完善,由於使用影像對比技術,當跑道有粗闊胎痕,與原貌不同,都有可能會發出提示,「幾乎每日都會響」。不過他強調,會有工作人員透過螢幕判斷是否有外來物;而且系統有人工智能,不斷學習如何分辨外來物,將會愈來愈準確,「好過佢乜嘢情況都唔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