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雨量少一成 岑智明:降雨模式不利集水 世紀乾旱或再現

撰文:張雅婷
出版:更新:

2018年風雨飄搖,本港整年的天氣更是變化萬千。天文台5月3日發出最早的酷熱天氣警告,而且異常乾旱,但隨後又有大雨扳平,不過仍比正常值少一成。天文台台長岑智明今日(29日)於電台節目上預告,受全球暖化影響,暖冬往後出現機會較大;而降雨模式亦變成集中於某一時段,1963年的旱災不排除再現。

本港今年5月異常乾旱,其中粉嶺流水響水塘乾旱見底。(資料圖片/魯嘉裕攝)

「厄爾尼諾」現象料帶來暖冬

今年5月酷熱乾旱程度近年罕見,打破最早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紀錄及最遲全年首次發出暴雨警告等9個紀錄。直到12月將結束,天文台才發出今冬首個寒冷天氣警告。岑智明指出,未來的冬季溫度上升是必然事實,加上今冬受「厄爾尼諾」影響,暖冬機會為大。

雨量方面,降雨分布亦不平均,岑說:「一係唔落,一係就好大。」但雨量過分集中,反而不利雨水收集。他又提醒,未來仍有機會出現世紀乾旱。

截至本月27日,全年雨量為2162.9 毫米,較1981至2010年平均值少一成或228.6毫米;最高日雨量於9月16日錄得,達到167.5 毫米,佔今年全年雨量近8%。

一係唔落,一係就好大。
岑智明指近年降雨集中某一時段
超強颱風「山竹」9月襲港,本港多區水浸。(資料圖片/陳順禎攝)

酷熱乾旱令市民苦不堪言,但令岑智明印象最深的是9月吹襲香港的超強颱風「山竹」。他指出,山竹沒有經過呂宋海峽,而由另一路徑吹襲香港,後果會是災難性。例如山竹吹襲時的風暴潮在維港及吐露港分別有3.88米及4.71米高,但當時如果沒有經過呂宋作緩衝,電腦所計算的風暴潮高度可分別達5米及7米。

岑智明又指,天文台正從民間和政府,搜集和整理山竹吹襲時,水浸和冧樹等影響的資料和相片,讓市民和部門知道,如果日後有同等級數的颱風吹襲,可能帶來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