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房屋】聖公會福利協會推樓長計劃 街坊義務清潔辦工作坊

撰文:黃靜薇
出版:更新:

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展開超過一年,營運機構之一的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去年初於土瓜灣道推出「好鄰舍」計劃,提供60伙單位,並邀請基層街坊擔任樓長,有街坊直言過去住劏房,同層鄰里「各家自掃門前雪」,曾試過燒冥紙不慎波及垃圾桶,亦無人通知。 入住社會房屋後,鄰里關係比以往改善,街坊之間不時互相幫助,令她倍感溫暖。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去年接獲恒基於土瓜灣道的60伙單位,推行社會房屋。機構為推廣睦鄰互助的文化,推出「樓長」計劃,邀請街坊共同管理大廈。(歐嘉樂攝)
局長陳帆到霞姐家中進行家訪,了解住戶的生活。 (機構提供)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去年接獲恒基於土瓜灣道的60伙單位,推行社會房屋。機構為推廣睦鄰互助的文化,推出「樓長」計劃,邀請街坊共同管理大廈,如幫忙清潔公共空間、颱風防風措施等。 

霞姐(右)表示等上公屋已4年半,但仍未能上樓。陳帆(左)回應指霞姐揀選是擴展市區,相信未來1至2年應可獲派樓。(歐嘉樂攝)

入住社會房屋後感溫暖

機構今日舉行頒獎禮嘉許義工,獲獎的街坊之一霞姐表示,過去與丈夫及子女住在約百呎的唐樓單位,環境狹窄黑暗,不時都會因地方狹小而產生爭執,入住社會房屋後環境改善。 大廈共有6名樓長,分佈於4幢樓層,她表示平日工作會協助檢查梯間、走廊的衛生情況,若有異常情況,再向社工匯報,「如果有街坊單位嘅電掣唔著,都會叫認識嘅水電工幫手。」此外,街坊之間都會分享食物等,她形容現時鄰里關係之間充滿溫情。

其後有份出席活動的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到霞姐家訪時,霞姐向陳帆表示等上公屋已4年半,但仍未能上樓。陳帆回應指霞姐揀選是擴展市區,相信未來1至2年應可獲派樓。

張女士(右)表示入住社會房屋後,生活比以往改善,鄰里之間經常互相幫忙,令她倍感開心。(黃靜薇攝)

劏房鄰里情淡 

另一名樓長張女士透露,一家四口過去住在約160呎的劏房,子女與她同睡一床,而丈夫則要睡地板,環境狹隘。她憶述過去鄰里關係疏離,不時遇到無助的時候,曾試話有鄰居燒冥鏹不慎波及垃圾桶,令她以為火災,抱著一對子女下樓,期間仍無街坊通知她離開,想起當時心情更不忍淚灑當場。 

她笑指搬遷至社會房屋後,街坊互相支持,經常舉辦手工班等活動,建立友誼,「試過門鎖失靈,街坊都會爭相幫手。」而擔任樓長後,張女士幫忙洗樓,月前颱風山竹來港,她與街坊自發洗樓,保持大廈清潔。 

張女士認為,不少基層家庭居住在劏房,相信社會房屋對他們來說,是很好的住屋起步點,希望政府可繼續推出項目。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於土瓜灣道推出60伙社會房屋,現時入住率為八成,約兩成多屬4至6人家庭,其餘則為2至3人家庭為主,約六成住戶需共享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