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排每平方米至少養十公斤魚 養魚戶斥冒虧本風險:要逼上絕路?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政府有意收緊海魚養殖牌照續牌準則,當中包括魚籠面積不小於牌照所批面積的七成、每平方米最少養十公斤魚,有關修訂增加續牌難度,惹來養魚戶不滿。
約20名養魚戶今日(11日)反對政府推行懲罰性海魚養殖規管,在沒有任何支援情況下逼他們增加養殖量,以及承擔極大虧本風險,有養魚戶更估算重新投資至少再花上300萬元,變相迫使他們放棄牌照,故要求當局改善水質及養殖環境,放寬魚排作休閒旅遊用途。

本港有931個持牌養殖場,去年只生產約850公噸活海魚。(資料圖片 / 張浩維攝)

根據漁護署資料,截至去年底,全港26個指定的魚類養殖區,共有931個持牌養殖場;去年本港全年生產約850公噸活海魚,署方估計約有1,900人從事海魚養殖業。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明日(12日)將討論海魚養殖發展,政府建議收緊魚排續牌條件,包括規定魚排面積須與牌照指定面積相同、魚籠面積不小於魚排面積七成、以及魚場須達到每平方米10公斤的最低養殖密度。

約20名養魚戶在朱凱廸陪同下,反對政府推行懲罰性海魚養殖規管。(勞敏儀攝)

養魚戶感心灰意冷

西貢糧船灣養魚戶吳少茵坦言,過往受到全球暖化、海水污染、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不少生財工具盡失,例如去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後損失慘重,不少同行至今仍未復原,又容易受紅潮影響。她覺得漁護署不但沒有金錢援助養魚戶度過逆境,反迫使他們增加不合理投資,「已經沒有財力投入人力物力,難道要趕我們上絕路?」她又指,不同魚種需要的生存空間不同,過於擠擁的生存環境,或影響牠們的市場價值。

滘西休閒垂釣養魚戶張全持有面積達四萬平方呎的魚排,舉例說去年購入六萬條、每條價值16港元的沙巴龍躉魚苗,但隨着海水污染問題嚴重,至今只剩下一萬條沙巴龍躉。他說,魚排內所有資源都是個人投資,政府收緊準則變相是「搶我間屋」,直言「心灰意冷」,建議署方在一個魚排試驗成功後,再推而廣之讓其他養魚戶跟隨,又反問「政府幫咗我哋咩?」

榕樹澳養魚戶梁國柱表示,近年主力在近400平方呎的魚排發展休閒垂釣,坦言過去養魚成效不佳,投資過百萬元卻血本無歸,後來在政府鼓勵下才發展休閒垂釣,養活了一家四口,估計全港約三至四成持牌養殖場從事休閒垂釣。他指,有關牌照每年都需要續牌,若政府強推「辣招」,不但要拆除現有已經投資四五十萬元的設備,還要再投資300至500萬元以迎合政府要求,只能被迫轉行。

養魚戶分享指,曾受2015年大埔鹽田仔爆發有毒的米氏凱倫藻紅潮影響,魚類嚴重缺氧,需游到水面。(受訪者提供)

朱凱廸要求政府撤回建議

立法會議員朱凱廸希望,漁護署不要重複收緊長者綜援的錯誤,馬上撤回懲罰安排,並重申三大訴求,包括堅決反對收緊海魚養殖規管、要求改善水質及養殖環境、以及放寬魚排作休閒旅遊用途,明日也會就上述訴求在會上提出臨時動議,署方也應與養魚戶商討改善養殖環境的積極措施。

有養魚戶把剛死的魚送往魚統處,對方以「只收購活魚」為由拒收,最終損失慘重。(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