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室求診數破紀錄或因「星期一效應」 前線醫護:加班加到麻木

撰文:張美蘭
出版:更新:

冬季流感疫情漸已退卻,但公立醫院服務量依然「爆棚」。公院急症室昨日(18日)求診數目更是今次冬季流感期首度「破七」,達7,038人次,較非服務高峰的5,900人次高出19%;入內科病房的病人亦高達1132人次。
綜合公立醫院急症科醫生分析,昨日有「星期一效應」,即部分人過了周末假期才求診及醫護人手在周末較少,積壓個案在星期一才可疏導。重災區之一是伊利沙伯醫院,昨日急症室診症量是七大聯網之冠。有醫護透露,過去兩日有病人滯留至少32小時仍未能上病房,需要被「塞」進急症室觀察病房等待入院。

屯門醫院急症室的「星期一效應」明顯,過去數個星期一都有逾500求診人次。(資料圖片)
+8

昨日有多間龍頭醫院急症室求診數字均超過500人,包括伊利沙伯醫院(574人)、聯合醫院(533人)、屯門醫院(527人)、威爾斯親王醫院(516人)。總數亦高達7,038人次。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張子峯發新聞稿,呼籲市民體諒急症室的輪候時間較長和病房的擠迫情況,又指急症室醫護會繼續照顧滯候入院的病人。醫管局現時已加開超過1 800張病床應付需求。

流感疫情雖然漸退卻,醫護人員仍然疲於奔命。(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伊院入院病人極多  幾乎每日破100人次

除了急症室求診人數多,入內科病房的整體病人數目亦創入冬以來第二高,達1,132人次,僅較1月11日的1,138人次略低。翻查衞生防護中心數據,本月初至今的流感病毒活躍度已回落至貼近基線水平,但公院服務壓力未減。有醫生坦言,流感早已不是影響因素,而是人口老化,氣管疾病、心臟衰竭毛病等都是常見長者要入院的病症。另外,昨日同時有「星期一效應」,即部分市民會待過了周末才求診;周末的醫護人手較少,或因此積壓部分病人在星期一才可安排上病房。

周末舊症積壓、病人集中周一求醫 引發「星期一效應」

翻查本月1日至18日(昨日)數據,伊利沙伯醫院情況較糟糕,急症室長期單日接收超過500求診人次;經急症入內科病房的人次明顯高踞不下,幾乎每日都有100人或以上的病人需要入院,只有4天未有破百。按正常病房編制會容納約40人,100人即可「塞爆」逾兩間病房。

另外,屯門醫院亦是較多急症求診人數的醫院,「星期一效應」更為明顯,翻查過去數個星期一數據,均有逾500人求診,但在其他日子則大致維持400多人次。聯合醫院醫護則透露,習慣於星期一安排更多醫護人員診症。

伊利沙伯醫院在本月的急症室求診人數長期處高位。(資料圖片)

今日高峰期60名病人滯留急症室 有人等了32小時

伊院醫護坦言,昨日下午一度有40多人滯留在急症室未能上病房,他們主要是內科病人。醫護只能把他們「左攝右攝」置於急症室觀察病房的剩餘空間。今早情況更惡劣,滯留上病房的人數高達60人,有病人更等停候了逾32小時。面對此情此景,該醫護人員坦言做到心灰,只是苦撐下去,也有人加班加到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