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逃亡】公院醫生流失率創11年新高 醫生:比率低估實況

撰文:陳芷昕 鄭翠碧 張美蘭
出版:更新:

醫院管理局人手不足,大量工作令醫護人員要公開控訴,醫管局與各員工代表見面,冀短期紓緩人手問題。但醫管局最新的文件顯示,2018/19年度(截至2018年12月)全職醫生的流失率達6%,創11年新高。而護士及專職醫療的流失率亦分別達6.1%及5.4%,創8年新高。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執委馬仲儀直言,年長的顧問醫生離職是自然流失,惟副顧問醫生及中層醫生身負大量工作量,若他們投身私人市場,將嚴重影響醫院服務。前線醫生聯盟副主席蕭旭亮更直指,醫生離職率未有計算醫生轉到行政部間的人數,直言數字是低估了實況。

延伸閱讀:【醫護逃亡】護士、專職醫療流失率創8年新高 每16名護士1人離職

↓↓↓點撃下圖,查閱七大醫院聯網18/19年度整體員工流失率↓↓↓

+2

三聯網整體員工流失率逾10%

2018/19年度醫管局整體全職員工流失率為9.6%;當中新界東及九龍中達10.2%,為七個聯網中最高,其次為港島東,達10.1%。聯網中除港島西及九龍中外,其餘5個聯網及整體聯網的全職員工流失率均創8年新高。

醫管局早前透露,截至去年底,共有6,045名醫生在醫管局工作,而新一年度目標招聘共520名醫生。惟醫管局人手不足問題由來已久,醫護人員流失嚴重是人手不足的主因。醫管局最新文件顯示,全職醫生2018/19的流失率創11年新高,達到6%,較去年高出0.3個百分點,比2013/14年度的低位高出近半。

資深醫生離職率再創新高

2018年的離職醫生總數達244人。當中資深醫生的離職率佔5.3%,有143人,較去年大增11人,數字同創5年新高。而初級醫生2018年的離職率則為3.2%,共101人,較去年減少7人;初級醫生去年有108人離職,是過去5年最多的一年。

醫管局多年前提出「重新招聘退休醫護人員擔任臨床工作計劃」,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早前會見特首林鄭月娥時,指出重聘計劃毀譽參半。協會接獲多名前線會員投訴,計劃效果未如預期,無助舒緩人手短缺。協會亦建議醫管局應讓前線和中層員工參與制定細則丶招聘遴選及監察重聘員工表現,從而令計劃更完善。

副顧問醫生流失影響深遠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執委馬仲儀直言,資深醫生主要分為顧問醫生、副顧問醫生及中層醫生。她表示,顧問醫生年紀較大,除手術外科的傳承問題不大,而近年正值退休潮,她認為是自然流失;但專科資格達至少5年以上的副顧問醫生及中層醫生,既擔任大量前線工作,亦分擔了帶領新人的工作,是「中流砥柱」,他們的流失對醫院影響深遠。除因為私人市場暢旺外,不少中層醫生對工作環境不滿及壓力而離開,所以醫管局必須盡快且認真處理人手問題。

+3
前線醫生聯盟副主席蕭旭亮(右)認為,醫生離職率低估了實際情況。(資料圖片)

蕭旭亮:離職率無計醫生轉到行政部​

前線醫生聯盟副主席蕭旭亮直指,醫生離職率甚至未有計算醫生轉到行政部的人手,直言數字低估(underestimate)實況。他又表示,人手流失是惡性循環,他以早前新界東聯網外科醫生離職潮為例,有部門超過一半人離職,只餘數人,難以應付病房工作。他認為醫管局應考慮犧牲部分非緊急服務,從而把有限人力資源集中處理緊急服務。

此外,他又指醫生升職機會微,若主管離職,只有一個空缺可升遷,倘若升職的是同級同學,該醫生已經幾乎再沒有升遷機會,他認為醫管局應增加跨聯網升職的機會,從而令醫生更有留下工作的意欲。

新年度提供525個駐院醫生專科培訓名額

醫生欲成為專科醫生必須接受約6年的培訓,而駐院專科培訓名額各不同,醫生要因而作出選擇。醫管局在今年已公布2019/20年度,將提供525個駐院醫生專科培訓名額,對比2018/19年度增加48個名額,增幅達一成。在各專科中,名額最多的為內科,共有105個名額,與上一年度的107個相若;其次是外科,名額有92個,比上年度的60個名額大幅增加32個,增幅達53%;第三至五位依次為家庭醫學(44個)、急症科(41個)及兒科(37個)。

若以聯網劃分,九龍中醫院聯網提供最多培訓名額,共有93個;而新界東及新界西亦分別提供92個名額。

(香港01製圖)

醫管局回覆查詢時指,一直非常重視公立醫院醫生人手不足的情況,並已推出多項增聘及挽留人手的措施,包括增加駐院醫生培訓名額以聘請合資格的本地醫科畢業生及提供相關專科培訓、全力招聘全職和兼職醫生、增加醫生晉升機會及加強培訓,同時亦會繼續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以有限度執業註冊到公立醫院工作,紓緩前線醫生的工作壓力和改善工作環境。
 
醫管局亦會繼續推行「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重新聘用年屆正常退休年齡退休或約滿離職的合適現職醫生、護士、專職醫療及支援職系員工,以65歲為限。截至去年底,已有超過60名退休醫生於該計劃下繼續在醫管局工作,為病人服務。醫管局會持續檢視人手情況及推行各項計劃,以配合服務需要和維持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