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科生跳出舒適圈 妙用「階級限制」完善內地醫院手衛生文化

撰文:袁澍
出版:更新:

香港大學醫學院於2016/17學年推出「增潤學年」,3年級醫科生需用一整個學年的時間,以不同形式完成交流及實踐,跳出讀書模式,擴闊視野。
從明亮舒適的課室走入貧困縣,12名港大醫學院3年級生透過「增潤學年」實踐書本所學,助雲南永平縣醫院和學校改善公共衞生。有港大生欲冀借鏡當地協助港生減壓,卻無意發現當地中學生亦同樣面對不少壓力;冀解決衞生問題,先要解決「階級」問題;「增潤學年」的經歷令他們有感走出「舒適圈」,學習到做醫生不但需要表達意見,更要學會溝通。

雲南永平縣是國家級的貧困縣,經過上海復旦大學三年多的扶貧幫扶,有望在今年脫貧。復旦大學港澳台辦公室副處長莊輝接受訪問時表示,上海相關部門提供了很多硬件支持,但當地的醫院、學校仍需要「軟件」配合以帶動素養的提升,他感嘆港大醫學院的12名學生在永平的服務、研究,正是將「香港經驗」帶入貧困縣的過程,效果非常之好。

雲南省永平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是港大醫學院三年級生「增潤學年」實踐地點之一。(盧翊銘攝)

永平縣中學生亦同樣面對學習壓力 六成疑現焦慮症

在永平縣研究學生心理健康,日後希望可以學以致用的港大醫學院三年級生黃麗靜表示,香港學生壓力大,有不少存在焦慮症及抑鬱症的風險,但原來永平的中學生亦不輕鬆。為研究學生的心理健康,她向永平縣第一中學向全校學生發出問卷、蒐集數據,發現有近6成學生疑似經有焦慮症。

此外,全校有超過2000多名學生,卻只設一名心理輔導老師,根本難以照顧大量有精神困擾的學生,「香港的學生真是幸福好多,起碼我哋有足夠的人際網絡去求助。」最後,黃麗靜將研究數據交予永平第一中學校方,冀能作出改善。

黃麗靜由去年開始研究當地中學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她發現貧困縣的學生壓力程度並不比香港少,疑似有6成學生經歷焦慮症。(盧翊銘攝)
+3

走出舒適圈 巧用「階級觀念」做調查

比起每日「專注背書」的醫學院生活,同是港大醫學院三年級生的吳泳楠則面對完全不同遭遇。到達後的第二天,她就扭傷了腳腕,而且原來腳傷算不上什麼困難,反而做研究卻要花更多心思。

吳泳楠在到達永平的第二天就扭傷了腳腕,但是為了準時完成任務,她一直堅持留在當地。她形容這次經驗讓她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是寶貴的經驗。(盧翊銘攝)

醫院內洗手指引殘缺不齊

吳泳楠研究的課題是當地醫院的手衛生狀況,在永平的醫院,她注意到醫院內的手衛生狀況不佳。不少洗手盤前的洗手指引,已經殘缺不齊,而根據世衛組織的要求,醫院水池旁應當貼上明確標示;然而,當地的洗手指引缺少清潔手腕的步驟,而洗手時間要求亦少過世衛組織要求的20秒。

改善手衛生  由背書變與「階級觀念」扯上關係

雖然希望為當地醫院改善衛生狀況,但派發問卷時,卻因當地醫院「階級觀念很重」遇到困難,要由上級發指令,下屬才會「自動自覺完成」,因此她唯有與院方的高層溝通,由他們將問卷一層層派發下去。

現時永平縣的三間醫院,水池前洗手指引已經非常齊全。吳泳楠亦在不少場合向當地醫護人員公開講解手衛生的重要性,希望改善當地的情況。

吳泳楠表示,在醫學院的學習往往只是專注背書,而走出「舒適圈」,才慢慢意識到做醫生需要表達意見,更要學會溝通,她認為未來回到香港真正成為醫生時,這都是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