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超市11大類貨品總平均售價上升 逆市降價的竟是...

撰文:林劍
出版:更新:

消費者委員會公布新一年度的超市價格調查。結果發現230項,12大類的貨品當中,有11項包括「即飲飲品」、「糧油食品」的總平均售價均有上升,惟「奶粉/嬰兒尿片」一類錄得總平均售價下跌;若將商品分為50類,則有四分三售價都錄得升幅,當中食米和茶包的價格升幅更高達10.7%。
消委會指出,雖然貨品的總體平均價格升幅,低於同期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幅,但部分錄得較高價格升幅的貨品種類,都是一般家庭經常要買的物品,所以仍會對部分家庭帶來經濟壓力。

消委會發現,四分之三組別的超市貨品,總平均價格都比2017年錄得上升。(資料圖片)

食米、茶包升幅最高

調查於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進行,涵蓋華潤萬家、百佳、惠康及AEON四間大型連鎖超市,包含12大類商品。抽取的貨品數目,由往年的200項,增至今年的230項,貨品的組別也由45個增至50個。調查指出,各項貨品在2018年的總平均售價,比2017年上升1.4%,同期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幅為2.4%。

單一商品以「羅拔臣啫喱粉(芒果味) 80克」升幅最大

在230項單一商品中,有32項連續兩年(2017及2018年)的總平均售價都錄得上升。而「羅拔臣啫喱粉(芒果味) 80克」在2018年的總平均售價升幅最大,達23.8%。

2018年12大類貨品總平均售價比對2017年的變動幅度,當中以「即飲飲品」的增幅最多。(消委會圖片)
+7

僅「奶粉/嬰兒尿片」總平均售價錄得下跌

在12大類商品之中,只有「奶粉/嬰兒尿片」的總平均售價錄得下跌,其餘11項都錄得上升。其中「即飲飲品」的售價升幅最大,達4.4%。其餘依次為「糧油食品」、「即沖飲品」、「奶類食品/雞蛋/豆腐」、「紙品/清潔用品/寵物糧」、「雜糧/調味」、「麵包/蛋糕/麵包醬」、「罐頭食品」、「糖餅/小食」、「個人護理用品」、「酒類飲品」。

若再細分為50組別商品,有38組的總平均售價都錄得升幅,其中「食米」和「茶包」的升幅最為驚人,同樣達到10.7%。

「食米」價格3連跌後反升10.7%

其中「食米」的總平均售價在2015年、2016年以及2017年分別下跌1.4%、5.4%、以及2.8%,至2018年卻上升10.7%。「豆奶」和「牛油」的總平均售價,也分別錄得8.8%和8.6%的升幅。

食米及茶包在各組別的商品中,價格升幅最大。(消委會圖片)

業界:去年泰國米收成不太理想

細看各個品牌的食米,調查結果顯示,8款食米總平均售價升幅由6%至15.6%不等,其中「金象牌頂上茉莉香米 8公斤」及「金象牌頂上茉莉香米 5公斤」,分別錄得15.6%及14.7%升幅。至於「金香茉莉香米王 8公斤」及「袋鼠牌精選絲苗 5公斤」,售價也分別上升13.3%及10.1%,同樣是雙位數字升幅。

香港米行商會理事長陳建年回應消委會指出,泰國米的入口價在2017年下半年已顯著上升,受天氣差等因素影響,去年泰國米的收成也不太理想,導致入口價攀升,尤其是原裝入口的泰國米。其餘本地包裝的泰國米、柬埔寨米等,亦因入口價及運輸成本上升而變貴。不過,由於香港有儲米制度,已進口的食米需要時間消耗,所以泰國米入口價在2017年下半年已顯著上升,但對零售價的影響,會滯後至2018年才反映出來。

「牙刷」價格跌幅最大

至於錄得價格下跌的商品中,今次調查新增的「牙刷」跌幅最大,有2.5%。其次,「穀類早餐」和「嬰幼兒奶粉」售價,也分別錄得2.4%和2.3%的跌幅。

其他主要的發現,包括多款家居用品價格都有上升,其中「紙品/清潔用品/寵物糧」總平均售價在2018年上升2.7%,涵蓋的5組貨品全線錄得升幅。

消委會指,2018年超市的食米總平均價格,比2017年高超過一成。(資料圖片)

消委會總結指,230項貨品總平均售價的升幅,雖低於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升幅,但有四分之三組別貨品都錄得價格上升,部分的升幅頗高,而它們都是一般家庭要經常購買的食品,如食米和豆奶等,相信會為部分家庭帶來一定經濟壓力。

此外,部分組別例如「調味/醬料」、「成人奶粉」和「即食麵」之中,各款貨品的平均價格升跌幅度差異頗大,最高、最低價格變動幅度可相差逾兩成,消委會建議市民如非購買特定貨品,可先多作格價,精明消費。

▼消委會教你精明消費貼士▼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