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激辯青年創業更勝打工? 反方:失敗率高難做Steve Jobs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政府近年鼓勵年輕人創業,由《香港01》及香港辯論超級聯賽合辦的「香港01中學生邀請賽」今日(4日)舉行,辯論題目為「在香港現今經濟環境,青年創業更勝打工。」兩場比賽均採取雙辯題,即甲方贊成辯題立場,乙方則反對,並認為打工更勝創業。
甲乙雙方分別是崇真書院和拔萃女書院,協恩中學和拔萃男書院。兩場甲方代表認為,本港經濟依靠傳統四大產業,行業選擇單一,年輕人在職場工作,難以找到滿足感,相反現時創業成本低,加上獲政府資助,有助年輕人創業,成功後回報更較打工理想。乙方代表則認為,創業失敗率高,年輕人人生經驗淺,過早創業只會血本無歸,認為應先投身職場工作,累積足夠經驗與人脈,日後創業成功機會也較大。
最終比賽由祟真書院及協恩中學勝出。最佳辯論員為祟真書院第一副辯李漢庭及協恩中學結辯林朗欣。

作為乙方的拔萃女書院認為,年輕人人生經驗淺,難以成功創業,若創業失敗,更承擔財困的危機。(胡家欣攝)

第一場:崇真書院(甲方)VS 拔萃女書院 (乙方)

甲方代表認為,香港背靠中國內地,大灣區充滿發展機遇 ,年輕人有空間嘗試創業,若然創業資本不足,可以向政府申請青年發展基金等資助,又可以開設網店銷售,入場成本門檻低,只須約十萬元。甲方強調,創業不只帶來成就與收入,更重要是對年輕人個人發展有重大裨益。

他們認為,「打工仔」的工作性質較為單一,流水作業,相反創業者可以一手包辦策略、管理、營銷等工作,累積豐富人生經驗。甲方舉出成功例子,「馬雲高考三次都無成功過,無喺商科畢業,都創業成功 !」他們又強調,年輕人創業包袱少,即使最終失敗,亦有時間可以再接再厲,或者轉為「打工仔」,繼續一展所長,故贊成「青年創業更勝打工。」

乙方代表則認為,「青年打工更勝創業」,原因是年輕人只有15至24歲,人生經驗淺,難以成功創業,並反證有數據顯示,有九成年輕創業者均失敗,質疑甲方所舉的例子極端,以偏概全,「好多人都想係Steve Jobs ,但年輕人創業失敗率高,又可否負擔?」

 乙方又認為,創業並非「上幾個課程就可以學到」,認為年輕人可以先投身職場,累積足夠的工作經驗與行業知識,創業過程才會較為穩妥。對於甲方指大灣區具有發展機遇,他們就表示,兩地在勞工規管及法制等均有所不同,質疑能否有利於年輕人創業。

作為甲方的祟真書院則認為,打工仔的工作性質較為單一,流水作業,相反創業者可以一手包辦策略、管理、營銷等工作,累積豐富人生經驗。(胡家欣攝)
第二場賽事,甲方為協恩中學,乙方為拔萃男書院。(胡家欣攝)

第二場:協恩中學(甲方)VS 拔萃男書院(乙方)
 
甲方代表指,現時香港經濟產業單一化,八成青年只是從事傳統四大產業,難以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工作滿足感低,「行行出狀元,但行行嚟嚟去去都係嗰幾項。」甲方指,現時年輕人的每月酬金低,現時15至24歲年輕人,每月收入中位數只有1.3萬元,25至30歲的每月收入不足2萬元,而職場環境差,「工時穩定地長,薪金穩定地低」,令他們難以置業,質疑年輕人靠打工無法向上流動;相反創業前境較佳,獲得政府政策及津貼支持,並舉例雜誌《100毛》創立人林日曦,每年收益過百萬,反映創業回報理想,認為青年創業更勝打工。

乙方代表續指,香港創業成本高,有數據顯示,每100間初創企業,兩年間就只有13間維持經營,即9成個案屬失敗。他們強調並非反對創業,但擔心年輕人過早創業,只會血本無歸,難以「東山再起」,「失敗機會咁高點解要創業?」他們認為,年輕人可以先全職工作,累積足夠經驗與人脈,待中年創業才是合適時機。

甲方則反駁,創業初期難以回本,但不代表日後不能夠成功,又認為失敗率高不代表不值得嘗試,「做運動員失敗率都高,但就代表唔可以支持?」

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鍾國斌(左)、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中)及2017年香港傑出青年企業家邵燕寧(右)為今次辯論賽的評判。(胡家欣攝)

評判:辯論技巧出色 隊員有風度

辯論比賽評判之一、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鍾國斌表示,兩場辯論比賽水準高,又大讚辯論員辯論技巧出色,笑言:「好過某啲立法會議員。」另一評判、2017年香港傑出青年企業家邵燕寧表示,兩辯論隊員表現佳,演辯時具風度,值得一讚。

作為評判的職工盟總幹事蒙兆達則提醒,若甲方要論證題目,先要將創業與「打工」作比較,不只要闡述創業的優點,同時要提及做僱員之苦,否則命題難以成立。他認為,代表甲方的協恩辯論隊在論說上達到這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