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齋燒鵝不是齋?揭食物增味劑數字背後意思

撰文:朱潔玲
出版:更新:

近年素食成為潮流,不過我們發現在市面上,竟有一些零食如齋燒鵝等,成份原來含有雞油和雞粉。網上更有不少人流傳,成份標籤上E字頭的增味劑其實是由動物製成,令素食者望而生畏。
港大食物及營養科學助理教授雷震宇博士解釋,現時市面上常見的增味劑既可由動物製成,但同時亦能從植物中提取。然而的確有部分E字頭的食物添加劑,是只從動物身上提煉出來,建議素食者小心選擇。

雷博士指現時市面上的增味劑,可由不同來源製成。其中素食者比較擔心的E631和E635,以前大部分均是由動物製成,但隨着科技的進步,已可由植物中提煉出來。例如E631既可從魚提煉,亦可從木薯中提取。因此如果產品上沒標示清楚增味劑的來源,消費者則難以單憑添加劑的編號,知道該增味劑是來自動物還是植物,如果想確認來源就只可親自向生產商查詢。

不過雷博士亦指,的確有部分的添加劑,是只從動物中提煉出來。例如我們常用作製成啫喱或糕點的明膠,則是以豬皮製造。另外有些色素,如常見的紅色色素E120便是從昆蟲提煉。

然而,以上添加劑多是以代表歐盟(European Union)的字母E開首,加上數字作代號,一般市民難以憑數字分辨有關代號其實代表甚麼。雷博士指,原來消費者可按其數字開首大約分辨是哪一類添加劑,例如E100-199主要是色素、E200至E299是防腐劑,而E600至E699則是大家比較擔心的增味劑。但實際是那種添加劑,市民便要自行到食物安全中心網頁中的食物添加劑消費者指南查詢。

另外,不少人以為增味劑是味精的正名,但其實味精只是眾多增味劑的一種,編號為E621。而味精本來是無味的,但能令人對不同味道的感覺放大,對味道的敏感度提升。坊間有不少傳言指進食味精,會對身體健康有影響,甚至出現「中餐館症候群」。不過雷博士指此症其實仍未得到醫學界證實。他又指廠商添加劑份量也有上限,一般在食物中看到的份量,應遠低於人體可接受的上限很多。更有些增味劑是一些身體內,本來已有的化學物質,所以正常進食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不過有指味精其實比鹽更健康,雷博士指要視乎使用量,但因味精能令你對味道感覺增加,只要使用少量便能達到所需的味道效果,因此能減少鹽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