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政府方案跑出 彭鴻昌:慘勝、業界壁壘分明 

撰文:李慧妍
出版:更新:

醫務委員會昨日(8日)討論豁免海外專科醫生評核期,最終政府方案成功跑出。根據方案,曾在醫管局、衞生署或兩間大學醫學院任職3年的海外專科醫生,若通過執業試,可免除實習,直接取得正式醫生牌照。
醫學會副會長、醫委會委員林哲玄今早(9日)接受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訪問時指,會議氣氛良好、討論理性,投票方式亦公道,但坦言醫學會方案未能跑出,有所失落。他指,日後落實方案時仍有漏洞,包括如何處理臨床經驗不足的醫生。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則形容結果是「慘勝」,最終靠主席的關鍵一票才能選出,過往類似情況甚少,亦反映醫委會內關係壁壘分明。對於醫委會業外委員林志釉曾稱遭到威脅、感到壓力很大。彭鴻昌預料,病人組織屬意支持方案一,若林「轉軚」投其他方案,需要向組織解釋原因。

林哲玄表示,若容許海外醫生在港未有臨床經驗,就能取得正式註冊私人執業,對病人並不公道。(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醫學會副會長、醫委會委員林哲玄直言,昨日表決時看到的形勢清晰,屬一半一半,但會議用較多時間處理規程及投票方式,不過整體氣氛理想、良好,投票方式公道,但坦言醫學會方案未能跑出,「係有啲失落,已經數盡(票)」。他指,日後落實方案時仍有漏洞,包括在審核臨床經驗不足的醫生事項等。

林哲玄:不覺私家醫生憂「爭飯碗」

彭鴻昌則形容結果是「慘勝」,但認同方案一較為有吸引力,及條文相對清晰,「避免字眼、定義引起爭拗,勝出都係好嘅。」不過,他認為方案一雖勝出,惟輸了關係,直言投票意向反映醫委會內一方代表選任醫生,另一方為公共醫療機構、病人組織代表等,壁壘分明,「無論邊一方贏,對面都唔容易接受。」他稱,從公營醫院的醫生組織發出的聲明感到他們不接受該方案,「有好多情緒係入邊,哩個關係對日後傾要點引入更加多合資格海外醫生,仍有好多障礙。」

林哲玄則認為,是次風波中,私家醫生從未「出過聲」,形容業界是「對呢件事無興趣」,故不覺私家醫生擔憂引入更多海外醫生來是「爭飯碗」。相反,他認為前線醫生才是對現況感到不開心,希望盡快有改善方法。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則形容結果是「慘勝」。(資料圖片)

林志釉提出方的案六只獲一票遭淘汰,最終他投票方案一。林稱遭到威脅、感到壓力很大。彭鴻昌預料,病人組織屬意支持方案一,若林「轉軚」投其他方案,需要向組織解釋原因,若組織不接受其解釋,或影響林餘下的任期及下屆選舉,「日常決策可以有自己嘅自主性,但重大議題時,佢地係選舉時,參選人有講明會諮詢病人組織意見,反映其意見。」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工作含義未包臨床經驗

彭鴻昌續指,方案通過後還需看吸引力,又引用過去2014年至18年間海外專科醫生考畢執業試,可豁免半年評核期,惟過去5年僅收到19宗申請,批出14宗,即平均每年不足4宗申請及3宗批准;而18年則有增加至8宗申請,6宗批准,故不會預期日後的註冊申請會激增。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副會長馮德焜致電節目時表示,會接受方案一通過,「唔會有太大異議。」不過,他擔憂方案中的工作含義未有包括臨床經驗,舉例日後或有非歐美認可的醫生,雖有公共專科資格,卻沒有臨床經驗的情況下,籍機制漏洞來港執業,或未能保證病人安全。彭鴻昌則認為,因現時的「有限度註冊2號公告」對海外醫生來港執業有所把關,故「對漏洞嘅擔心,係不必要。」不過,林哲玄則認為,現時或較少機會發生該情況,但「不排除日後漏洞會被人利用。」

醫學會發言人今日下午發新聞稿,表示昨日(8日)討論各方案的會議氣氛務實及理性,委員亦可就個別方案作輕微修改。發言人又稱,雖然香港醫學會及其他前線醫生組織支持的方案未獲通過,但醫學會尊重和接受昨日的投票結果。在方案落實執行後,醫學會仍會本著「維護民康」的宗旨,監察這項豁免安排能否有效應對公營醫療系統的人手問題,以及保證非本地培訓醫生的質素和保障病人安全。

聽眾:「英聯邦都拿到專科資格試,就唔好返嚟為難人哋啦。」

聽眾張先生表示,於1996年英國醫科畢業後,當時無須考試亦能回流香港做專科醫生,但他認識很多專科顧問醫生不願回港,原因是執業資格試要求太高,合格率太低,「叫婦產科嘅溫返一啲唔係婦產嘅試題,執返以前讀過嘅嘢,唔係唔得,但要花好多時間溫返唔係佢專科嘅嘢。」張先生又認為,本港應仿效新加坡做法,推行海外醫生免試途徑,「英聯邦都拿到專科資格試,就唔好返嚟為難人哋啦。」

彭鴻昌回應道,免試途徑並非香港獨創,很多國家會以此吸引更多醫生,「哩條路我哋都要諗,但都要處理我哋醫療問題唔單只係人手問題。」

林哲玄則引述,在內地讀醫的私人執業兒科專科醫生唐繼昇早前接受訪問稱,來港考取醫生執業資格試成為專科醫生,認為考試對志願成為醫生的基層而言,是公平制度。不過,林認為,考試制度的設計涉及殖民時期的政治問題,惟「今日仲要考嗰啲已經係醫生,就有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