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求職騙案損失近2000萬 受害人最小11歲 警籲青少年提防

撰文:張美華
出版:更新:

暑假臨近,不少學生哥趁假期空檔,四出尋找兼職工作,希望賺取外快,卻可能誤墮法網,甚至惹上官非。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今日(22日)召開記者會,特別提醒青少年需提高警覺,避免陷入暑期工求職陷阱。
其中去年借貸騙案涉款高達1,703萬元,涉及超過100名受害人。警方指今年首三個月,發現有7宗騙徒在誘騙受害人購買新手機或服務計劃後失蹤的個案,屬新犯案手法,警方至今拘捕一男一女,暫未見有新同類案件發生。

警方表示,今年首四個月有50宗求職騙案,涉及54名受害人,年齡介乎16至60歲,受騙金額約408萬元。(張美華攝)

警方表示,2018年全年有134宗求職騙案,涉及220名受害人,年齡介乎11至60歲,損失金額約1,920萬元。而今年首四個月有50宗求職騙案,涉及54名受害人,年齡介乎16至60歲,受騙金額約408萬元。

求職騙案中,又以借貸騙案,以及保證金或行政費騙案為主。警方指,去年全年有59宗借貸騙案,涉及111名受害人,涉款1,703萬;66宗欺詐保證金或行政費騙案,涉及89名受害人,涉款143萬元。另外,去年亦錄得19宗盜竊及2宗模特兒騙案。

而今年警方則錄得17宗借貸騙案,涉及18名受害人,涉款218萬;23宗欺詐保證金或行政費騙案,涉及25名受害人,涉款152萬元。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今日(22日)召開記者會,提醒青少年需提高警覺,避免陷入暑期工求職陷阱。(張美華攝)

騙徒以酬金誘使求職者申請借貸

警方指,暑期工求職陷阱的形式主要包括有借貸騙案,騙徒會以酬金誘使求職者以個人名義申請借貸;又或藉詞背景審查,要求求職者提交身份證及銀行卡等個人資料,然後冒用其身份申請借貸。

騙徒於取得貸款後便會失去聯絡,並由求職者承擔債務;又或要求受害人須先提交保證金、行政費等才能受聘,但收款後騙徒便逃之夭夭。

警方提醒高度注意要求交銀行卡

警方提醒互聯網或社交媒體隱匿性高,難以核實對方身份,呼籲青少年切勿輕易相信網上招聘廣告或留意,同時留意工作給予的薪金與所需資歷是否乎合求職市場實際情況。若面試時,對方提出要交出身份證、銀行卡或私人物品作保證,青少年需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