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條例】家庭意見不一如何相處 教育專家:先聆聽、表達憂慮

撰文:鄧穎琳
出版:更新:

政府擬修訂《逃犯條例》一事引起民怨,社會面臨撕裂。反修例風波持續,衝突場面不斷,不少市民的情緒亦受到影響,如在街上隨時處身於衝突及危險中,甚至留在家中亦可能遭到催淚煙波及,到底家長應如何應對?
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提醒,家長應保持冷靜,協助年幼子女了解其想法及憂慮,持平客觀地形容事件,並預先向子女講解遇到不同場面時的應對方法。他舉例指,若子女擔心受催淚煙波及,家長可給小朋友隨身帶着一條手巾,需要時掩面離開,並盡量避開。

8月5日全港多區發生警民衝突,天水圍警署內的警員,一度向接近民居的位置施放催淚彈。(資料圖片 / 陳浩然攝)

先不批評聆聽子女所言 討論時毋須粉飾太平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認為,現時社會情況致情緒困擾或焦慮並不出奇,但家長應保持冷靜及鎮定,否則情緒易影響到子女。他提醒,不論大家立場是否一致,又或子女問及警民衝突場面為何會發生時,家長應保持冷靜、不批評地聆聽子女所言,先關心子女的心情,明白他為何會有該想法及感受,「家長不用講大話或粉飾太平,而是協助子女認清及平伏情緒,客觀地形容事件,並與子女討論如何合適地表達。」

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林俊彬提醒,家長應保持冷靜,協助年幼子女了解其想法及憂慮,持平客觀地形容事件,並預先向子女講解遇到不同場面時的應對方法。(資料圖片 / 盧翊銘攝)

一家意見不一?可限時、不攻擊地交流討論

林俊彬舉例指,若支持反修例的,可與子女到連儂牆寫下心聲;至於支持警方的,可與子女寫信給警察。他又提醒家長可與子女談及風波中的好人好事,切忌說出「做咩都無用」,否則隨時令子女出現「習得無力感」,致心態消極,影響情緒。

他提醒,若家長與子女意見不一,不應強求對方同意自己的立場,應冷靜地進行限時交流,「只就事件討論,不反駁對方、不人身攻擊,不討論是否涉及品格問題。」

過去數次大型遊行,均有家長帶同小朋友參加。(資料圖片 / 盧翊銘攝)

子女憂催淚彈攻入屋?家長可交小任務給子女

據警方提供資料,修例風波以來發放了約1,800發催淚彈,受波及地區包括元朗、天水圍、旺角、黃大仙、荃灣、上環及沙田等區。而過往亦有數次和平進行的大型遊行,包括6月9日和16日大遊行,發起的民陣指參與人數分別為103萬和200萬,警方則指前者高峰期為24萬人,後者只統計原定路線為33.8萬人。

林俊彬直言,家長雖然難以控制大環境,但可盡量維持「小環境」是子女能掌握及有心理準備的範圍內。他舉例指,可用200萬人和平遊行、示威者主動清理垃圾及協助傷者等例子,向子女說明「香港整體上仍然是安全的」;並盡量安排子女按時間表進行活動、適當避開可能會出現衝突的地方;對於子女憂慮催淚煙會攻進屋內,他建議家長可讓子女隨身攜帶小手巾,並提醒他們「如果見到有煙想飄入屋,就立即俺着口鼻、幫手通知媽媽關窗」。

日前有一名女子在天水圍被多名警員帶走時一度「走光」,事件引起公眾關注。林俊彬提醒,家長即使擔憂,亦不宜以「阿妹你要着褲」等語句作出命令,而是關心形式地作出提議,「出面不穩定,我擔心穿裙子遇上衝突會有不好的事發生,不如你改穿褲子。」

反修例爭議持續兩個月,不少場景令人印象深刻。圖為7月21日民陣遊行。(資料圖片 / 張浩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