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直擊】UCLA經濟學家:貿易戰中方應讓步 藉此改革經濟結構

撰文:勞顯亮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膠着超過一年,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團抵達華盛頓,當地時間周四將會重啟中美高級別經貿磋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預測中心(Anderson Forcast)最新中美經濟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按年大跌300億美元,歐盟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地。
以美國為主的北美市場,雖然只佔中國出口的20%,但貢獻中國94%的貿易順差,UCLA經濟學家俞偉雄接受《香港01》專訪時分析,貿易戰若持續令企業出走,將動搖中國供應鏈,中國應借貿易談判,改革自身經濟結構問題,「如果自己模式行得好,為什麼有香港民眾的抗議?高經濟成長作為唯一目標,已經不是人民想要的。」他更指香港近月的衝突侵蝕了作為金融中心最重要的兩大元素——法治和信任,港府應該回應民意。

+2

歐盟取代中國 成美國最大進口來源地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預測中心,10月發布最新的季度中美經濟報告,表明中美貿易戰持續,若美國按計劃在12月將餘下1,400億美元產品加徵15%關稅,如果從中國進口的貿易量不變,美國國庫每年將因此獲得近1,200億美元稅收(表一)。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按年跌大跌300億美元,歐盟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地(表二)。而同期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貨品,亦按年跌120億美元,是出口地中跌幅最大的(表三)。

中國進出口貿易維持平穩(表四),比較中國與主要地區的出口(表五)和進口(表六)數據,以美國為主的北美市場,雖然只佔中國出口貿易的20%,但北美貢獻中國94%的貿易順差(表七),預計今年達3,960億美元。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經濟學家俞偉雄指,香港近月的衝突侵蝕了作為金融中心最重要的法治和信任,港府應該回應民意。(勞顯亮攝)

貿易戰令製造商出走 影響供給鏈根基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安德森管理學院(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經濟學家俞偉雄,接受《香港01》專訪時指出,從數據上已經看到貿易戰對中美兩國的影響,但美國貢獻中國大部份貿易順差,貿易戰對中國經濟影響更大,而美國亦增加從其他國家進口商品,若談判膠着,或會令更多中國製造商出走,動搖中國供給鏈。

「多拖一天,沒有妥協的結果,就會讓多一家中國的製造商出走,一家一家地出走,就鬆動了中國最有優勢的供給鏈。」俞偉雄直言,近年中國的環保、勞工法規限制增多,加上工資上漲,製造業成本愈來愈高,但製造商仍留在中國的其中一大原因,是不同生產的供給鏈均可在中國國內找到,若製造商出走,將令中國優勢漸漸消失。

副總理劉鶴(左二)將於星期四,在華盛頓展開新一輪中美高級別經貿磋商。圖為劉鶴、商務部長鍾山(右一)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左一)、財長姆努欽(左三)7月在上海談判時的合照。(視覺中國)

或借貿易談判「騰籠換鳥」 改革經濟結構

中國近年積極開拓一帶一路等新興國家市場,不過以美國為主的北美市場,仍貢獻中國最多的貿易順差,俞偉雄覺得,中國現階段難以用一帶一路等新興國家,來取代對美國經貿的依賴。

他認為特朗普的談判策略是「進三步退兩步」,不斷增加,但美方要求並非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認為中國需要在談判中妥協,更可藉此改革中國國內經濟結構的問題,衝破以往國企改革的阻力,「中國需要『騰籠換鳥』、釜底抽薪」。

中國有鷹派認為,要對美國強硬,貿易談判中不要妥協,但俞偉雄直言,過去二三十年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模式」,犧牲環保、個人利益和打壓不同意見,現在已經到了瓶頸期,「如果自己模式行得好,為什麼有香港民眾的抗議?高經濟成長作為唯一目標,已經不是人民想要的。」

中美貿易代表,周四將返回談判桌。(美聯社)

對話強硬成為兩黨共識

中美貿易戰亦從關稅層面,逐漸燃燒至科技層面,美國對華為下達禁令,限制美國企業向華為銷售產品,但禁令的寬免期不斷延長,特朗普反而在美國國內被指責軟弱。俞偉雄直言,雖然貿易戰對美國的農業有所影響,但對美國整體經濟影響不大,股票市場亦持續高企,加上意識形態之爭令對話強硬成為民主共和兩黨共識。

「美國過去幾任總統都不敢這樣做,怕影響美國經濟,特朗普開頭起來打貿易戰,有這樣的膽識,發現經濟沒有什麼影響,以後的人都會繼續努力做下去。」俞偉雄認為,中國勿期望用拖延戰術,將談判拖延至美國大選,甚至期望特朗普連任失敗令民主黨上台。

美國總統特朗普打響對華貿易戰,並逐漸成為民主共和兩黨共識。(美聯社)

反修例風波動搖香港法治和信任

中美貿易戰亦令香港經濟蒙上陰影,從貿易數據上看,今年上半年美國出口到香港的貨物下跌36億美元,反修例示威衝突的影響仍然未知。不過俞偉雄直言,香港在中國經濟、資本和金融中扮演重要角色,作為金融中心,國際覺得香港有法治、制度值得信任,但過去多個月的示威衝突,警察執法問題場面不斷重播,令人覺得法治和信任被侵蝕。

香港享受一國兩制的政策,部份美國限制出口到中國的產品,可以出口到香港。俞偉雄直言,中國需要繼續利用香港作為投資、籌資、資產管理和金融中心,但若衝突愈演愈烈,侵蝕法治和信任,香港不止會失去過去的香港,中國也會失去香港,因此港府應該回應民意。

10月5日《禁蒙面法》實施第一日,全港多處有示威衝突,不少市民走上街頭,反對當局引用《緊急法》繞過立法會訂立《禁蒙面法》。(資料圖片 / 廖雁雄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