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惡化 岑智明:世紀末或年年有山竹般風暴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全球暖化問題日趨嚴重,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早前先後發表三份特別報告,指出若全球碳排放沒有減緩跡象,預料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幅度,會較2013年估算高10厘米,升幅達14%。
天文台台長岑智明擔心,海平面上升將引發更多風暴潮,以往百年一遇的風暴潮將變得更頻密,在新估算下,至本世紀末有可能每年出現如去年9月中襲港的超強颱風「山竹」般威力的風暴潮。

就算引用舊評估及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去到世紀末,預計每年會出現一次「天鴿」水位,海圖基準面達3.6米;若再加10厘米,相等於每年一次「山竹」。
天文台台長岑智明

↓↓ 去年「山竹」襲港情況 ↓↓

+18

最新評估海平面升幅較2013年估算再高14%

《巴黎協定》旨在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以上低於攝氏2度之內,並致力將升幅限制在攝氏1.5度之內。IPCC過去一年曾發布三份特別報告,包括《全球升溫1.5°C特別報告》、《氣候變化與土地特別報告》及《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報告指出,若全球碳排放仍沒有減緩跡象,預料210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幅度,會較2013年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的估算高10厘米,升幅達14%,相信極端厄爾尼諾及拉尼娜事件越趨頻繁。

岑智明(左)擔心,海平面上升將引發更多風暴潮,以往百年一遇的風暴潮變得更頻密。(勞敏儀攝)

料今年氣溫為歷年次高

岑智明引述今年1至9月本港溫度數據,指出熱夜日數達45天、酷熱天氣日數達32天,估計本港今年有機會成有紀錄以來第二暖的一年。他指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10 厘米看似不多,但其實十分顯著,「就算引用舊評估及高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去到世紀末,預計每年會出現一次『天鴿』水位,海圖基準面達3.6米;若再加10厘米,相等於每年一次『山竹』。」

岑說:「以前百年一遇風暴潮,去到世紀末可能年年都有。」他指2017年「天鴿」吹襲令香港、澳門及廣東,經濟損失達403億元,去年「山竹」吹襲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43億元,反映公眾防禦意識及政府各部門合作的重要,希望政府充分考慮最新評估數據,及早規劃海岸、渠務工程。

對於新一份《施政報告》的減碳措施,岑智明表示不便評論,但指政府設有氣候變化督導委員會,天文台會提供科學意見,包括風暴潮防禦及應對措施建議。

預計部分島國將消失

此外,要確保全球平均氣溫升幅限制在攝氏1.5度內,IPCC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翟盤茂指出,人為因素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在2030年前較 2010 年水平下降約 45%,並在2050 年達到零排放,期望有良好管理、知識及資金等的城市可帶領減碳。岑智明補充,若各政府對氣候變化坐視不理,在本世紀末全球平均氣溫或升至3度。

全球變暖加劇融冰,海平面隨之上升。IPCC第二工作組聯合主席Hans-Otto Pörtner指,即使氣溫升幅維持在1.5度,部分島嶼國家可能會消失,屆時土地被海水淹沒,人類亦需要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