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最後廣東派佛神工藝師 廟宇文化節示範「造神」

撰文:梁煥敏
出版:更新:

每年到廟宇參拜的信眾甚多,但對雕刻神像和佛像又認識多少?可能是本港最後一位廣東派佛神工藝師蕭炳強,將於本月29至30日首屆「香港廟宇文化節」,示範如何「造神」。華人廟宇委員會指本港1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當中8項與廟宇文化有關,冀藉此令市民能了解本港的廟宇文化及宗教習俗,對傳統習俗文化作傳承推廣。

蕭炳強在發布會上即席示範雕刻頭人像。(梁煥敏攝)

華人廟宇委員會及民政事務局合辦的首屆「香港廟宇文化節」,於本月29及30日在維園4及5號球場舉行。道教聯合會、佛教聯合會、孔教學院和東華三院,斥資300萬元舉辦,免費入場,預計有3至5萬人參加。

3分鐘雕刻出木佛像

入行已51年的蕭炳強將會於活動中主持雕刻工作坊,教授現場人士製作蝠鼠雕刻。他在昨日簡介會中,即場展示高超工藝,僅以3分鐘雕刻出一個小木佛像。作為廣州派雕刻師的他表示,各地的雕刻各有特色,廣東派較為粗糙,但着重表情、神態及功架,自身需對各派別的作品富有興趣及了解才能感受當中分別和特式。

在他8歲時,隨父學習神像佛像雕刻。他指學習其技術需從小開始,現時難以將技術傅承,「這是大勢所趨,希望工作坊令市民對神佛像的製作加深了解及興趣。」

華人廟宇委員會公布「香港廟宇文化節」詳情。(梁煥敏攝)

文化節中將首次邀請了俗稱「廟祝」的廟宇工作人員,於廟宇外向市民講解風俗文化;佛教聯合會會長釋智慧長老也會主持祈福儀式;亦會講解不同的文化習俗,包括神功戲、通勝及籤卦等。

城大生3D打印沙田車公廟大殿

另外,城大精進教育實驗室的五名三及四年級學生於今年暑假期間,運用航拍及3D打印技術製作了沙田車公廟大殿、大坑蓮花宮及香港仔洪聖古廟模型,將會於場內供市民欣賞。負責該項目的實驗室主任范子祺表示,學生需實地考察、測量,理解中式建築後於電腦製模作打印製作,整個過程共花個多月完成。他稱製作中以廟頂瓦片製作最為困難,學生需以航拍方法了解結構再作設計,並希望以此令同學對中式建築加深了解及發展日後的保育教育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