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契多伙」避稅成風政府不修例 學者:現階段無計可施

撰文:李彤
出版:更新:

政府去年底「加辣」後,市場陸續出現投資者以「一份合約購入多個單位」的個案,藉以避開繳交龐大稅款。雖然市場早前傳出政府或收緊辣招堵截情況,但運輸及房屋局已否認。
有學者直言,新盤市場「一契多伙」的交易比例愈來愈多,惟目前暫無可行方法堵塞漏洞,若然不及早收緊措施及盡快通過審議,「只能眼白白睇住投資者繼續成功避稅。」但亦有學者認為難以界定買家購入單位屬自住還是投資。

近月新盤熱賣,不少買家以一份合約購入多個單位,成功避開高稅率。(發展商圖片)

立法會《2017 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將於明天(28日)舉行第二次會議,審議與辣招相關的草案,料會上將討論近日熱議的「一契多伙」問題。

政府去年11月上調物業從價印花稅稅率至劃一15%,旨在藉提高入市成本,遏壓投資需求,惟出招至今近5個月,未有趕絕投資者,市場更湧現「以一份買賣合約大手入市」的個案,比例佔一手成交宗數逾兩成,個別慳稅逾億元,惹來市場爭議。

運房局:不宜就非常時期措施改稅制

上周四(22日),市場有消息瘋傳政府擬收緊有關豁免安排,惟運房局即日回覆,否認收緊有關措施,又指不宜就非常時期的需求管理措施,對印花稅制度作出根本性改動。

局方重申,印花稅按文書基礎徵收,若一份文書涉及多個住宅物業,稅務局會視為一項整體交易。同時,買家需注意以一份文書購入多個住宅物業,須以整個交易總樓價申請按揭,獲批的按揭成數或會因而降低,日後轉售時,除非有買家願意一次過承接文書內所有物業,否則業主須先分契,才可轉售個別單位。稅務局則指不作回應。

「一契多伙」個案多出現於新盤的大額成交中,豪客往往斥數千萬至億元入市。(梁煥敏攝),

學者:政府不加辣 白看投資者避稅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鍾劍華認為,目前暫未有其他可行的方法堵塞此漏洞,若改以稅收方式處理,亦會惹法律爭議,「新盤市場中一契多伙的比例由上月的17%至18%,增至新近的24%,情況好誇張。」他指,現階段無計可施,如果政府不「加辣」,相信這種一契多買的個案只會愈來愈多,眼白白看著投資者成功避稅。

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則認為,很難界定買家自用或投資,「有些買家購入兩伙可能是打通自住,買入全層亦可能係俾家人住。」他續指,印花稅覆蓋層面廣,如立法「一刀切」有一定風險,除非只針對住宅物業收緊措施,然而,辣招僅屬短期降溫措施,非恆常稅收,立法後一旦市場逆轉,要再修法相當麻煩。

回顧市場近月頻現投資者挾首置人士名義、「一契多伙」大手入市的個案,如早前西半山尚璟,獲一名本地首置客斥約7.6億元購入6伙,僅需付4.25%印花稅 ,慳稅近1.95億元;本月中,三個新盤同期開售,錄得逾百宗購入多於兩個單位的交易,均是以一份買賣合約認購,每宗交易涉額動輒數千萬至逾億元。

另地產代理業界聯席會議將於明早向《2017 年印花稅(修訂)條例草案》委員會的主席及委員就新辣招遞交意向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