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兒童偏食增照顧者壓力 職業治療師倡愉快環境增進食動機

撰文:陳葆琳
出版:更新:

香港耀能協會一項調查發現,過半特殊需要兒童家長認為,其子女有偏食問題;三分一家長於子女進食時,情緒會變得焦慮,增添照顧壓力。協會高級職業治療師吳麗如建議,家長可從食物款式和進食環境入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兒童建立對食物的接受程度,例如分析幼兒喜惡食物的特質,編排飯餐,以及在小朋友進食時,締造愉快氣氛和環境,增加他們進食多元食物的動機。

張太(左一)指兒子參加「TASTER@童嚐樂」食物體驗之旅後,開始願意嘗試以前不願意吃的食物。(香港耀能協會相片)

八成受訪家長指子女食物少於20款 美國標準屬偏食

香港耀能協會兒童及家庭支援服務於去年11月,向401位正接受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兒童的家長進行問卷調查,被訪家長的子女包括發展遲緩、自閉症譜系障礙、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症等等。調查發現,超過一半家長認為特殊需要子女有偏食問題;三分一家長於子女進食時,情緒會變得焦慮,增添照顧壓力。

協會指,按美國常用改善偏食行為策略的資料顯示,進食少於20款食物已屬於偏食。調查顯示,79%家長表示子女接受的食物少於20款,有9.7%兒童只願進食少於5款食物。另外,有59%家長表示,子女不願意進食蔬菜及調味醬汁,例如豉油、茄汁等。當面對不喜歡食物時,90%子女會拒絕嘗試,有19%兒童會以嘔吐來拒絕。

另外,調查亦發現,認為子女有偏食情況的家長之中,68%家長表示子女最常於家中出現偏食行為。

一級職業治療師譚采妮(左)、香港耀能協會兒童及家庭支援服務總監廖鄧淑芬(中)及高級職業治療師吳麗如女士(右)。(香港耀能協會相片)

高級職業治療師吳麗如指,調查反映特殊需要兒童偏食情況嚴重,部份兒童只願意進食極少量種類的食物,令家長因為擔心子女能否攝取足夠營養感到壓力,最終令彼此關係出現衝突磨擦。

她建議家長應以循序漸進方式,讓兒童建立對食物的接受程度,例如締造愉快氣氛和環境,從而增加他們進食多元化食物種類的動機和能力,改善偏食行為。家長亦可分析幼兒喜惡食物的特質,悉心編排飯餐,如食物款式和進食環境;並應及早向專業人士尋求意見,找出解決子女偏食行為的方法,以減輕照顧壓力。

一級職業治療師譚采妮表示,特殊需要兒童偏食除了影響自身健康,亦影響親子關係,協會早前以感覺統合理念為基礎,設計了「TASTER@童嚐樂」計劃,目的是讓兒童能在「被尊重」和「信任」的環境和氣氛中,透過感覺統合的環境,以「歡樂」和「愉快」的心情來「感受」、「體驗」到「品嚐」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