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愛情價更高?情人節消費拋離母親節 慈母:講心不講金

撰文:王潔恩 羅卓敏
出版:更新:

對男性而言,一生最重要的女人莫過於是母親或伴侶,可是到底那位較重要?《香港01》記者日前訪問了9位男士,發現他們對伴侶一般較慷慨,母親節平均消費由200至1000元不等,而情人節則達400至2萬元。
縱使一眾男士對伴侶較闊綽,但卻對母親非常「有心」,為了讓媽媽歡度母親節,不單公開向她道謝,更打算與她「打麻雀」時鬆章,誓要讓她吃「十三么」。雖然男士較樂意花費於伴侶身上,但一眾母親們卻毫不介意,更直言「錢財身外物」,只盼兒子健康快樂,不求金錢。
為人子女,又如何把握母親節這個機會與媽媽表達愛意?有社工表示,子女應先了解媽媽「愛的語言」,投其所好,才能讓慈母感受到愛意。

母親節將近,不少子女都會與母親慶祝,但原來男士於情人節消費比母親節高。(資料圖片)
吳先生(左)曾在情人節為女友花費二萬元,但以往母親節只消費了約一千元。(吳少峰攝)

情人節花2萬元慶祝 母親節僅千元

母親節將近,記者訪問了9名男士如何安排當日的節目,大部份人都稱會送花及請食飯,預算消費200至1000元。不過,對於情人節的消費,他們回應指費用卻達400至2萬元,顯示男性對愛人較為「豪爽」。

吳先生現年28歲,他稱每年母親節都會花費一千元請母親吃飯。不過,他對女朋友卻相對慷慨,過往情人節曾與女友到酒店餐廳用膳及送上名牌手袋,花費近2萬元。不過,他直言今年母親節的預算支出尚未決定,要視乎餐廳而定。

此外,現年32歲的鄭先生,情人節不單會送上首飾,更會與女友旅遊慶祝,花費約5000元。相反,他於母親節只會花費3000元贈送手機,兩者相差2000元。

對於母親最窩心的說話,馬先生認為是媽媽詢問:「係咪唔夠錢洗?」(吳少峰攝)

母親關懷感窩心    兒子笑言:「最感動係問我夠唔夠錢用」

雖然一眾男士對伴侶較慷慨,但仍不掩平日對母親的感激。有不少男士表示,雖然平日母親非常囉嗦,常勸他們「多穿衣服」、「多點飲湯」,但承認母親對他們照顧有加,甚至會關心他們的「財政需要」,令他們非常感動。

馬先生及黎先生分別20歲及21歲,他們均異口同聲表示,母親最窩心的說話為「係咪唔夠錢駛?」,他們指出,事後母親均會提供100至200元「救急」,令他們很感動。

為了答謝母親,男士們不單公開向母親道謝,甚至打算與母親「打麻雀」慶祝母親節,更揚言會「包十二張」,並且希望母親可吃「十三么」。

雖然男士對母親的消費不如伴侶,但一眾母親卻直言不介意。(資料圖片)

母親不介意子對女友較好   「老婆陪過一世」

縱使男士對母親的消費明顯較少,但一眾母親豪言不介意。64歲的黃太育有一子,現年35歲,並有穩定交往對象。黃太表示,雖然兒子戀愛後陪伴自己的時間大減,但她不介意兒子對女友較好,「母親陪伴他的時間不長,老婆才是陪他過一世的人。」她又指出,親人間只需「講心」,不需多計較。而60歲的胡太則有一名30歲兒子,她稱兒子待她很好,每周都會找她吃飯,更直言:「每天都是母親節」,只要兒子健康快樂便心滿意足。

康乃馨:代表母親的愛

專家:要投母親所好

作為子女,又如何把握母親節這個機會與媽媽表達愛意?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家庭健康促進中心督導主任伍偉湛提醒一眾子女,送康乃馨等母親節指定活動並非必做事情,反而要了解媽媽「愛的語言」,投其所好,才能讓媽媽感受到愛意。

伍偉湛表示,曾經接觸一名兒子送康乃馨向母親傳達愛意,但母親收到以後埋怨兒子送康乃馨「又貴又嘥錢」,兒子聽到心裡難受,又覺得媽媽「嫌三嫌四」。伍表示,兒子無考慮到媽媽是否喜歡康乃馨,提醒子女不是送自己想送的禮物,而是了解母親需要。

他表示「愛的語言」主要分為五種,當中包括:

精心安排
擁有這種「愛的言語」的媽媽會喜歡全心全意與子女一同作她喜歡的事,伍建議,子女可特別安排母親喜歡的活動,例如一同飲茶、食飯、行山、一日旅行等。

肯定的言語
擁有這種「愛的語言」的媽媽喜歡肯定、勵的說話。伍建議,子女向母親用言語具體表達愛意,例如「我愛你」,但若果子女感到怕肉麻、難為情,可以感謝母親所做的事,但內容要具體,例如「多謝你照顧屋企」;若果真的難以開口,寫心意卡、寫信也是一個選擇。

要了解媽媽「愛的語言」,投其所好,才能讓媽媽感受到愛意。(鍾偉德攝)

身體接觸
伍表示,按不同家庭的習慣,子女可以拖手、搭膊頭、錫面、擁抱等方式,與母親表達愛意。

送小禮物
送康乃馨看似是母親節的指定動作,但伍建議,子女更可花時間觀察母親的需要,例如天氣轉變,要出入冷氣地方,子女送絲巾、披肩作禮物顯得更為貼心。

具體行動
擁有這種「愛的言語」的媽媽喜歡別人以具體行動表達愛意,伍表示,子女可以在母親節為媽媽煮一餐飯、做家務、若母親需看醫生,子女可陪伴她覆診。

同時,作為母親在接受子女的心意後,也可作出肯定的回應,例如「子女所揀的款式、顏色正合心意」,令子女也能感受到鼓勵與肯定。

另外,若母親心裡早已有具體期望,或期望子女能多分擔家務,伍偉湛表示,母親也可藉此表達,暗示自己的期望,但謹記切勿使用命令式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