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里活廣場兇案掀隨機殺人憂慮 精神科醫生:患者涉暴力事件罕見

撰文:胡家欣 羅敏妍
出版:更新:

鑽石山荷里活廣場周五(2日)發生的謀殺案,疑兇是一名妄想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觸發部份人對隨機殺人憂慮,但兩位精神科專科醫生均強調,精神病患者涉及暴力事件非常罕見。其中,精神科專科醫生曾繁光指,妄想精神分裂症屬嚴重精神病,患者會確信沒有事實基礎的想法及信念,因而作出暴力行為,但情況只「好少見」。

另一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指,據研究,絕大部份精神病患者是沒有暴力傾向,涉及精神病患者的暴力事件佔整體個案約4%。他又指,患者復發起因各有不同,例如未有定時服藥、不覆診、濫藥等,而復發初期症狀有跡可尋,例如緊張、忟憎、睡眠差、食慾不振,作為家人及照顧者可以多加留意。

精神科專科醫生麥永接表示,根據外國大部分研究,絕大部分精神病患者是沒有暴力傾向,涉及精神病患者的暴力事件,佔整體個案約4%,形容今次情況非常罕見。(資料圖片)

每100個港人有1個患精神分裂症 妄想型最常見

曾繁光指,精神分裂症屬嚴重精神病,每100個港人,就會有1個人患有精神分裂症,而妄想型精神分裂症為精神分裂症分類中最常見。他說,精神分裂症患者男女比例相近,14歲至45歲為精神分裂症病發高峰期,愈年輕病發,情況就會愈差,患病成因為先天,與家族遺傳有一定關係。

麥永接就解釋,妄想精神分裂症可分陽性及陰性病徵,陽性病徵包括思想脫離現實、幻覺及幻聽等,「例如患者聽到有人同佢傾計,或者聽到聲音指罵佢,甚至到會聽有兩把聲音討論佢,關於唔好嘅嘢。」陰性病徵則包括缺乏動力、說話紊亂、表情較少等。他指,一般患者病發的時候,會妄想被迫害,病識感或較弱,「諗多咗,唔知自己有病」。

市民協助救援傷者

+2

曾繁光補充,妄想是指患者會確信沒有事實基礎的想法及信念,例如會確信有人透過衛星將電子儀器放入其腦內控制他、確信街上及電視新聞都在討論他,令患者出現害怕、擔心和生氣等情緒;同時亦會令患者確信其伴侶會有外遇及落毒殺害他等被迫害妄想。

曾繁光指,患者或會因為受其妄想影響,而作出暴力行為,例如因為擔心別人會傷害自己而用刀保護自身。(資料圖片)

曾繁光稱患者或因妄想受到傷害而先下手為強

曾指,患者或會因為受其妄想影響,而作出暴力行為,例如因為擔心別人會傷害自己而用刀保護自身。患者亦或會「先下手為強」,做出打人或躲藏等行為,例如有些患者相信鄰居會傷害他,便跟別人理論和求情,最後談判不果後便會發生爭執,報警求助。

麥永接:絕大部份精神病患者是沒有暴力傾向

是次案件引來社會極大迴響,加上近日持刀傷人事件頻生,市民大眾人心惶惶。兩人不評論疑兇的狀況,但均指出精神病患者涉暴力事件屬「好少見」,甚至非常罕見。麥永接表示,據外國大部分研究,絕大部份精神病患者是沒有暴力傾向,涉及精神病患者的暴力事件,佔整體個案約4%。

曾繁光籲市民無需過份擔心 籲多接納精神病患者

曾繁光亦指市民無需要過份擔心,舉例過去數月的傷人事件中,只有很少數犯案人屬精神病患者。他指,以往曾為誤殺或者謀殺案犯人做精神評估,在接觸的案件中,有9成半涉案人士並沒有精神病,有5%的謀殺或誤殺者或受某些精神情緒問題影響,例如飲酒,只有少數患者會嚴重傷害街上陌生人,反而受害者均以家人為主。至於像今次嚴重至有人受傷,甚至死亡為極少數,期望社會可多多接納精神病患者。

警員到場制服及拘捕疑犯

病情穩定病人復發可察覺病徵 麥永接:唔係一時三刻演變

現時精神分裂的治療方法主要都是靠服用藥物,大大減少復發機會。麥永接表示,患者只要定期服藥,配合社區護理及照顧,病情是可以控制,日常生活無異。他指,誘發患者復發的風險各有不同,包括患者病識感較低、未有定期覆診、不定期服藥、有濫藥情況、具反社會人格等。他指,很多時傳媒會描繪患者突然隨機殺人,但事實上本身病情較穩定的病人,復發時「唔係一時三刻,幾分鐘嘅演變」,有一段時間身邊人可察覺病徵。

麥永接稱若出現緊張、忟憎、疑心重等病徵 或是復發先兆

他指,每個患者復發初期病徵各有不同,一般如出現緊張、忟憎、睡眠差、食慾不振,更會明顯出現奇怪想法,疑心重的症狀,家人及照顧者等身邊人可以多加留意。他提到,部分患者病發時病識感會較低,未必察覺病情有變,甚至認為毋須服藥,作為家人若遇到這類情況,「唔洗同佢拗,話你病發」,嘗試代入其感受,知道他受到困擾,慢慢勸導他看醫生及接受藥物治療。曾繁光提醒,患者一旦出現緊急或暴力情況,可直接去急症室,或報警求助。

案發後現場情況

+4